APP下载

童谣,点亮孩子朗读的心灯

2019-11-27江苏省海安城南实验小学周建华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4期
关键词:范读童谣语感

江苏省海安城南实验小学 周建华

《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平时说起话来就有些娇气,拖长音,这种发音习惯也被带到了朗读中,因此普遍存在着较严重的拖腔现象。如果不对拖腔现象进行矫正,势必会影响孩子朗读水平的提高和对课文的感悟。

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绝大部分都是童谣。童谣,语句精练,结构简短,韵律优美,节奏分明,易懂易记,读起来朗朗上口,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童谣是言语美和情意美的典型,其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借助于童谣的诵读,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提高朗读的技巧,激发儿童对祖国文字表达的兴趣。

一、正确流利,夯实基础

辨认每一个字音,明白每一个符号的意思,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这是朗读课文的第一道关口。

1.读准字音

由于地区特点,有的小朋友一四声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把轻声词读成第一声,从而造成朗读的时候带着长长的“尾巴”,因此在读童谣之前,把童谣中含有四声的词挑出来反复读正确。例如在学《小小的船》这篇童谣时,每一句中都有轻声字“的”,在读课文之前,我把所有带“的”的词语都先出示出来:“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反复带领孩子读好这些“轻而短”的轻声词,再读童谣就流畅多了。

2.读对节奏

在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的基础上,注意标点、停顿、节奏才是真正的“读正确”。一般孩子的视读广度最多为4~5个字,所以开始阅读时只能把一字一词作为阅读单位,这时可以发挥小朋友的主动性,指导他们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节奏,再读读句子,从而加强朗读的语感。句子与句子之间停顿多久呢?我让他们在心里默默地数“1,2”,数完再读下一句。刚开始,小朋友有一定的困难,慢慢地就掌握了停顿的方法。

童谣简短精练,小朋友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把它读正确,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为接下来的美读打下了基础。

二、范读引路,有法可依

怎样掌握好语速、语调,美美地读出来呢?模仿学习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老师的范读尤为重要。那么,童谣类的作品该如何范读呢?

1.童心赏儿歌,语言儿童化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纯真可爱,容易代入文本,与童谣中的“人物”同欢乐,共患难。因此,在范读童谣的时候,教师就要有一颗童心,用孩童的语气,随着童谣的语言文字掌握着节奏、速度、音量、表情,通过眼神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传递内心的情感,引起孩子的共鸣,从而取得同步的效果。比如在读《雪地里的小画家》时,“下雪啦!下雪啦!”范读是音量逐渐变高,语气激动欢呼,表情欣喜,把孩子带到冬天见到雪时的激动,“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渐渐读快,显得高兴、喜悦,犹如小朋友们在雪地里有了重大发现。这样的范读使得孩子跟着老师入情入境,把握了全文天真、活泼、充满童趣的朗读基调,激起了朗读的兴趣,比起分析“重读、轻读、快读、慢读”的效果好多了。

三、多种方式,情感美读

教师范读的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朗读的兴趣,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但是不能以教师的范读来代替孩子自己的感情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让学生“多读作品,多实践,多体验”。

1.比赛读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此时孩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适当地进行竞赛,能起到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作用,它能让孩子想读、乐读。有时我采用和学生比赛的方法,对于简单的内容,我故意输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稍有难度的内容,我会赢一赢他们,让他们从老师的朗读中受到启发,悟出文章的朗读要点。有时采用学生与学生比赛的方法:个人比赛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赛读,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彼此指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朗读水平。

2.分角色读

教材阅读课后经常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好多童谣情节生动,人物丰富,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比如《四季》《青蛙写诗》等等,在孩子们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最喜欢走进文中的世界,把自己扮演成其中的角色。因此在课堂上经常采用这样的朗读方式,每每进行这样的训练,课堂气氛就特别活跃,就连平时不爱言语的孩子也不甘示弱,跃跃欲试。孩子在朗读中表现了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当然,分角色朗读是在孩子熟读课文,能够正确领会角色的内心情感的基础上去进行的,这样才能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语调和内在的情感,才能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相应的表情,并伴之相应的动作。

四、激励评价,好读乐读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得到别人的欣赏,小孩子更是如此。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口头表扬,会给他们带来由衷的喜悦。

在朗读教学中使用恰如其分的评价语,对孩子进行适时的鼓励性评价,朗读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比如“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多可爱的***啊!”“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让我看到了一个自豪的小雪人!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这样的评价让孩子极为自豪喜悦,朗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指导孩子朗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在刚刚进入朗读一年级时,简短精练、韵美情美的童谣恰恰让孩子读出了兴趣,读出了语感,读出了浓浓的语文味,点亮了孩子朗读的心灯。

猜你喜欢

范读童谣语感
培养语感,范读不可忽略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呱呱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