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海淀区民族小学和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的体会
2019-11-27孟万金
孟万金 张 冲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通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海淀区民族小学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感习总书记在海淀区民族小学提出的“四条要求”和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六个方面下功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以及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分别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全教会上习总书记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立德”就是要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大德,立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个人的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灵魂,新时代立德树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入脑入心,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贯彻落实到师生及家长全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小学提出的“四条要求”的体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指导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首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入脑入心。“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习总书记指出“应该同成年人不一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这四条虽然是对小学生讲的,但对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也具有指导意义。因为这四条充分体现和揭示了人的学习发展特点与规律。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从终身学习理念来看,即便大学生、成年人也要像“小学生”一样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适应新形势。
从道德学习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分析可见,四条要求之间构成了完整的道德认知与行为体系,体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科学程序和关键环节。众所周知,人类的学习与发展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关键是记住。人类学习与发展有两大途径,一是间接经验,通过观察模仿,关键要有榜样;二是直接经验,通过亲历亲为,关键要去做。人类学习与发展的内在机制是通过试误、顿悟、同化、顺应不断“建构”的过程,关键是要学会接受指导和帮助、不断改进。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条要求,精准抓住和体现了人类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精髓。“记住要求”抓住了认知学习的“记忆”关键,“心有榜样”抓住了行为学习的“模仿”关键,“从小做起”抓住了行为输出的“亲为”关键,“接受帮助”抓住了行为发展完善乃至矫正的“建构”关键。因此,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一)记住要求
习总书记指出“记住要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让它们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子中。由于大家还在学习阶段,社会阅历不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不一定能理解得很深,但只要牢记在心,随着自己年龄、知识、阅历不断增长,会明白得更多、更深、更透。在成长过程中,要结合学习和生活等实践,不断想想所记住的这些要求,不断加深理解。古往今来,大凡很有作为的人,都是在少年时代就能够严格要求自己。”[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最终是为了入脑入心,而记忆是入脑入心的首要环节。“记住要求”就是接受和掌握行为规范的通俗易懂而又富有深刻哲理和科学内涵的表述。态度学习理论认为,态度形成经历三个阶段和五级水平,三个阶段分别是顺从、认同和内化,五级水平分别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其本质是“内化于心”,其关键是记住外在规则和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小学生记忆优势,熟练记诵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在幼小心灵播种,为将来成长、开花、结果奠定扎实基础。
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族群积累下来的社会规范,对任何个体来说,都是首先需要尊敬的、遵从的、适应的,这就需要对已有规则规范的学习和掌握,也就是首先要接受这些规则规范的要求,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在族群里得以生存和发展。正如交通规则一样,你要驾车上路,首先要熟记交通规则。可见,对大中小学生来说,尽管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记住要求”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遵循。
(二)心有榜样
习总书记指出“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少年英雄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也涌现了大批少年英雄,他们中不少人的名字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过去电影《红孩子》《小兵张嘎》《鸡毛信》《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说的就是一些少年英雄的故事。今天,好儿童、好少年就更多了。另外,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包括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大科学家、劳动模范、青年志愿者,还有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3]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是供人观察模仿的示范,观察模仿是人类进化的天然属性。12-21天大的婴儿已经可以准确地模仿如伸舌头、手指动作及各种面部表情。模仿是人发展的基本手段。通过观察模仿,人们可以获得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发适当的模仿性操作。
为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脑科学最新研究发现的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功能揭开了其中的奥秘。镜像神经元像“镜子”一样在脑海里映射、反映他人的行为,具有视觉思维和直观本质的特性,镜像神经元组储存了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不论是自己做出动作,还是看到别人做出同样的动作,镜像神经元都会被激活,有了镜像神经元的这种特性,人们在看到示范的动作时,可以不假思索地模仿出其动作,也能迅速理解该示范动作而不需要复杂的推理过程。它使人们学会从简单模仿到更复杂的模仿。模仿是基于观察行为和形成内在行为表征并执行该行为的直接匹配机制。其核心特征是观察他人行为可以激活自己大脑中负责编码及执行这些行为的皮层,包括运动皮层,从而进行具身模仿(Embodied Simulation)并完成动作的输出。镜像神经系统通过相应脑区的激活建立内部的行为表征从而“亲身经历”其观察到的他人行为来实现理解他人行为、意图、情绪等功能,而且在模仿、语言理解、社会交往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因此,榜样的直接和间接视觉信息、语言描述等都会自然地激发观察者的共情、认同和模仿。可见“心有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有效方式。
(三)从小做起
习总书记指出“从小做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养小德才能成大德。少年儿童不可能像大人那样为社会做很多事,但可以从小做起,每天都可以想一想,对祖国热爱吗?对集体热爱吗?学习努力吗?对同学们关心吗?对老师尊敬吗?在家孝敬父母吗?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吗?对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吗?对坏人坏事有义愤感吗?这样多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积月累,自己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会越来越多了。听说有的同学喜欢比吃穿,比有没有车接车送,比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这样就比偏了。一定不能比这些。‘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要比就比谁更有志气、谁更勤奋学习、谁更热爱劳动、谁更爱锻炼身体、谁更有爱心。”[5]
人类学习的另一大途径就是直接经验,即亲历亲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上兴起具身认知观,主张认知不能仅仅局限于大脑,而应该从身体和身体经验中探寻认知的起源、演化以及发展。人是通过身体与世界互动,通过身体对客观世界的作用而产生知觉和认识世界,身体行动在认知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德育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道德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以往德育实践存在只见“头脑认知”不见“身体行动”的现象,比如,从德育理念、内容、教学到考核都过多地将道德作为一种知识教育,更倾向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德育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和实践行动,更忽视了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对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致知行不一的现象。在情境创设上,缺乏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导致德育远离生活,不能学以致用。在效果评价上,重知轻行、高分低能现象亟须根本扭转。在研究上,存在与实践应用脱节的现象,抽象的、去情境化的德育研究成果很难应用于教育实践,导致教育研究、理念、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德育实践创新仍然相对滞后。[6]这种脱离或远离每个人身体行为的“离身或远身”德育表现出如下几个特征:一是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容易导致德育“悬空”;二是脱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容易导致德育“虚化”;三是脱离学生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容易导致德育“孤岛”;四是脱离学生身体力行,容易导致德育空头“说教”;五是脱离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容易导致德育“作秀”。如何彻底克服这些不足?习总书记指明了方向,2014年2月24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要细化,要直入头脑,要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行动,就是不能玩虚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是生活的尺度,道德体现在生活中,生活就是最自然的德育活课程,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德育不是作秀也不是表演。具身德育倡导从生活中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抓起,切实将道德具体到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言行上,具体到身体力行上,具体到以身作则上,具体到知行合一上。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突破口和实效点就是“从小做起”。
(四)接受帮助
习总书记指出“接受帮助,就是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是在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步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少年儿童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帮助。不要嫌父母说得多,不要嫌老师管得严,不要嫌同学们管得宽,首先要想想说得管得对不对、是不是为自己好,对了就要听。有些事没有做好,这不要紧,只要自己意识到、愿意改就是进步。自己没有意识到,父母、老师、同学指出来了,使自己意识到、愿意改也是进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要养成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批评帮助的习惯。只要从小就沿着正确道路走,学到一点,就实践一点,努力做最好的我、在自己最好的方面,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7]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德性不是先天内发的,也不是后天外铄的,而是在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基础上通过自身主动探索而建构的。“建构”是高级认知发展活动,建立在初级的“试误”和中级的“顿悟”学习基础之上。 从“试误”到“顿悟”再到“建构”,揭示了个体学习和发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试误学习”(Trial and Error Learning)是从进化获得的初级学习方式,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学习模式。在不断尝试过程中,正确的学习行为不断得到强化,错误的学习行为不断得到修正。
随着个体智慧的成长,学习不再是单纯的尝试—错误,而是对情境认知后的顿悟。顿悟是自发地对某种情境中各刺激间的关系的豁然领会,但也常常出现在若干次试误学习之后,在做出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说”的思索,这种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不论遇到什么障碍都需要及时接受帮助,才能保证不出或少出偏差和问题。
比“顿悟学习”认知加工水平更高级的是“建构”,即建构大脑内部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建构”过程中,接受帮助就是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方面的认识得到指导、训练或矫正,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从而使认识和行为不断改进。从教的方面来说,教师就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就是接受帮助者。可见,不论是“试误”“顿悟”还是“建构”都需要接受帮助,只有接受帮助才能少走弯路,快速进步。因此,“接受帮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举措。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六个方面下功夫”的体会
立德是为了树人,树人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提出的“六个方面下功夫”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指明了方向。
(一)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习总书记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8]
理想信念是个体品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之“钙”、胜利之“钥”,决定着立德树人的政治方向。用习总书记的话说就是: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二)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习总书记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更是与上面的坚定理想信念一脉相承。坚定理想信念的所有内涵都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体现,充分反映了当代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然就要听党话、跟党走,当然就要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报效国家。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健全立德树人健全落实机制必须打牢爱国主义根基。
(三)要在品德修养上下功夫
习总书记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10]
“德”不仅在“德智体美劳” 中起统领作用,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灵魂,是人生追求的大学问、高境界,正如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11]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国家兴旺需要道德,社会和谐需要道德,个人发展更需要道德。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都是品德修养的高层次、高境界,是人生的方向盘,是灯塔,是压舱石。一般认为,道德是进化赋予人类的宝贵遗产,道德发展是人自身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如何加强品德修养呢?习总书记提出了具体要求: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 学会自律。这从个人层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提供了具体抓手。
(四)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习总书记指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12]
增长知识见识实质就是增长才能、才干,属于才的范畴。前面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都属于德的范畴,高尚品德的实现需要真才实学,需要真本领、硬功夫。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能力,是工具。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假如才能平庸,即便有为社会办好事的愿望,但缺乏能力,就会力不从心,对社会做不出应有的贡献。所以,习总书记号召“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要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求知境界上越来越高”“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习总书记希望教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希望学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指明了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方向和崇高使命。
(五)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
习总书记指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13]
奋斗,是实现“中国梦”和个人理想的必由之路。培养奋斗精神不仅是立德树人的内容,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路径。立德树人实质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奋斗人才,没有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作支柱是完不成这个“天降大任”的。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2015年6月1日,习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指出“要从小学习创造。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你们长大了,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需要你们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这样一个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从现在起,你们就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这为立德树人提供了培养奋斗精神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六)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习总书记指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14]
立德树人实质要求开展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新时代要增强哪些素质?如何增强?2016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看望慰问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时做了深入系统而又具体的指导,他说: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同学们都要自觉加强道德养成,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注重养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都要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求知境界上越来越高;都要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通过多种方式怡情养性;都要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自觉培养不畏艰难、顽强奋进的意志品质。他希望同学们敞开胸怀拥抱自然,点点滴滴播撒阳光,经年累月铸就美好,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这为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描绘出了素质教育蓝图。
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基础上,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习总书记不仅强调了要重视体育、美育,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还专门强调了“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5]这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提供了新的支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是劳动使人成为道德的主体, 成了人的道德需要,创造了道德产生的必要性和动力。生产劳动是道德得以起源的社会基础和决定因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恩格斯在 1876 年明确提出并全面论证了劳动创造人的原理。他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16]习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和劳动教育观,自2013年以来,多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比如:“一勤天下无难事”“全社会都应该尊重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树立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强健体魄,长大以后通过辛勤劳动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具体指明了为何劳动,劳动什么,如何劳动,劳动收获什么。对扭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劳动的淡化之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提供了新的支点。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习总书记从全局高度做出了整体部署,他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17]总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赋予教育改革的新使命,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因此,全口径、全方位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不仅具有重要时代意义,也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三、当前的问题与对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当务之急就是化解陈宝生部长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所讲的德育存在的“软、浮、虚、乱、散”问题。“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不要;“浮”,看似活动多、场面大、热热闹闹,但入脑入心不够;“虚”,内容空泛,没扣住对准学生特点,没很好解决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乱”,家长、校外培训机构和一些社会组织观念有偏差、行为不规范,甚至追求私益、忘了公益;“散”,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还不集中,合力还不够。[18]
如何解决这五大问题?陈宝生部长专门部署了对应的化解方略,即:要重点把握“信、心、活、全、书”五个字。“信”是信仰,要把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教育学生信马列,听党话、跟党走,树牢“四个自信”。“心”是心理,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统筹好校内教育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校外活动,统筹好大中小学德育有机衔接,做到入脑入心。“活”是生活,从身边事、身边人出发,延伸到网络空间,指向道德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在生动实践中把知化成行。“全”就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从入学第一课到离校最后一课,渗透到每个学科、每个课堂、每个活动、每个班级、校园每个角落,让学校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而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和技能、发放文凭的场所。“书”指教材,教材使用面大、影响深远,加强政治把关非常重要。要严格编审,组织最优秀的专家学者、投入最充足的精力来做这件事,今年重点实现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完成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编审,研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导纲要。要出台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及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压实各级责任,确保政治方向正确。[19]
注释:
[1]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EB/OL]. [2014-5-31]http://cpc.people.com.2018-11-10.
[2][3][5][7]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N].人民日报, 2014-5-31.
[4]胡晓晴,傅根跃,施臻彦.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 118-125.
[6]孟万金.具身德育:背景、内涵、创新——一论新时代具身德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7,(11):69-72.
[8][9][10][12][13][14][15][17]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教育科学论坛,2018,(30):7-9.
[11]孟万金.具身德育:源泉、体系、模式——二论新时代具身德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8,(1):65-69.
[16]孟万金.具身德育:机制、精髓、课程——三论新时代具身德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8,(4),73-78.
[18][19]陈宝生.落实 落实 再落实[N]. 中国教育报,2019-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