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字经》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2019-11-27赵亚梅

文学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蒙学三字经识字

赵亚梅

古代“文史哲”不分的教育形式使教材成为集各种功能于一体的混合体,但就学科分类来看,各代的教材中的语文学科特色最为明显。文化和教育都要批判吸收继承,又要开拓创新,彰显时代特色。《三字经》作为优秀的蒙学读物,今天我们要继续汲取其能够提升语文教学成效的经验,促进教育发展。

一.《三字经》的语文教育特色

(一)知识内容的综合性

《三字经》首先是作为一部儿童识字教材存在的,有着很高的识字效率。《三字经》全文1248字(另有1128或1152字不等),除去重复的字之外,有540个左右在当时以及现今都常用的字。同时,《三字经》在编排上采用的是意义识记而非机械识记,用简单字词构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既有助于儿童识记,又有助于启迪儿童智慧,如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故事浅显易懂,趣味性强,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

我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三字经》作为语文蒙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如语文知识、历史故事、自然常识、名物制度和道德礼仪等等,故称其“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三字经》注重对儿童的启智教育,贴近日常,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可以说是当代“大语文”教学观的源泉,所以传统蒙学教材不仅是儿童识字认字教材,更是一部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百科全书。

(二)语言浅显精炼、韵律化

周谷城先生《传统蒙学丛书》序言中曾说:“有的蒙学书能够长久流行,为社会长期接受,在传授基础知识,进行道德教育方面,采用易于上口记忆的形式等方面,确实有长处和优势……仅仅在这一点上,既有其文化价值又有教育是价值。”蒙学教材最大的语言特色就是文字浅显,语言精练,句式整齐,“类而韵之”,这主要是为了符合儿童的心理接受特点以及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蒙学教材包罗万象的教育内容主要得益于语言精炼,如《三字经》仅仅用三百多字就概要讲述了中国史的基本面貌,这种用口诀式的方法来记忆历史知识是十分有效的。常镜海先生说它“叙述史实,简明易记,即在现代社会情况下论之,仍不失为《三字经》中最神采之部分。”《三字经》全篇三字成句或六字、十二字成句,形式短小活泼、整齐有秩,如“蚕吐丝”、“苏老泉,二十七,始奋发,读书籍”等,句法结构也灵活多变,如主谓、动宾、偏正、联合等多次出现,能锻炼学生的语法知识和语言能力,有利于进一步阅读和写作。

古代蒙学识字教材能够代代相传的基本都是韵语化的,非韵语作品则难以流传,如王应麟的《小学绀珠》和朱熹的《小学》等。《三字经》被公认为“开三言韵语蒙书之先例”,几乎没有因凑字数而导致押韵生硬的现象,而是句句押韵,并根据内容换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张志公先生也赞扬道:“用简短而整齐的韵语,好处在便于记诵,但是往往有两个缺点,一是容易写得艰深难读或者牵强硬凑,一是容易写得贫乏呆板。《三字经》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这两个缺点。”①正是因为这种突出的优点,《三字经》不仅流传了七百多年,而且对后来蒙书编写做了范例,如《弟子规》、《女三字经》以及《太平天国三字经》。

(三)语文学习方法的规律性

《三字经》作为启蒙读物对儿童有多方面的启智作用,也为初入门学子提供了学习方法的指引,使其今后能更有效地学习知识。

第一,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虽然《三字经》没有明确地指明这条学习规律,却给学生规划了一条循序渐进的学习之路。如“知某数”是按照“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这样的由少至多顺序;对名物制度的认识也是从简单的“三才三光”到复杂的“九族十义”;对儿童的读书顺序也做了梳理“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经既明,方读子”“经子通,读诸史”,儿童求学要遵循由浅到深的顺序,一本本按次序踏踏实实地读下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学习要学思结合、持之以恒。“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口头诵读,用心思考,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口到、眼到、心到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对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回应;要把一朝一夕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学习是一个积淀的过程,踏实勤奋、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就。

第三,学习应专精。“教之道,贵于专”,这句说的是教育者对学生的教导要专心一致,“教”的造字本义包含着学生全身心跟着老师学习,所以对学生来说,学习也必须专一集中、一心一意。

二.《三字经》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一)德智并重,立德树人

德就是德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智就是智育,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训练,儿童教育要德智并重,要突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三字经》在对儿童进行识字教学的智育时,把道德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自觉接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道德礼仪原则,联系日常生活,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我国现阶段教育仍然存在“应试”现象,只重视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这不利于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教育不能走纯智育化或纯德育化的道路,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德育和智育有效地结合起来。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遵循了新的编写理念,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处处考虑尽可能地服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教化。比如,一年级上册中有“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赋予学生一种角色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再如,“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是对学生人际交往的礼仪教化,但这部分内容在书中所占比例极小,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礼仪教导。

(二)诵读涵咏的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重视“读”的语文学习方法,蒙学教材的韵律化也是为了方便学生诵读和记忆,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的,他们理解能力差而记忆力强,更多地通过出声的方式来记忆。所以蒙学教育中强调多读书、多背诵,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所以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师要多让学生复述、朗读来加深记忆。

“三分文章七分读”,读是语言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但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书声琅琅”消失,整节课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但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感能力和发音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可能被忽视掉了。所以,我们语文课堂上要灵活地采用多种诵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跟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反复地诵读课文,沉浸到文本中,自然而然地理解知识、接受思想熏陶。

(三)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从整个语文基础教育实践来看,识字教学的成功能推动语文各项基本功的提升。古代蒙学教材作为识字认字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主要采用的是集中、韵语识字教学法。古人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儿童应该集中认识2000个左右的汉字,“三、百、千”三本书除去重复字外,刚好能够满足两千多字的识字量,这也是三者长期配合使用的原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三四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可以看出古人关于识字量的确定有其科学性,但是当今学生认识两千多字需要花费三四年的时间,在数量和效率上来说都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提高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两方面做努力:一是识字教材内容和形式,二是识字教学方法。

我们现在的识字教材主要是语文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识字方面有着科学安排。教材对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吸收转化。比如,识字写字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让孩子“多认少写”,尽快学会读书写字,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一年级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三字经》的识字教学经验主要是集中的韵语化识字,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识字量,提升识字速度,这些宝贵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学习。辽宁省姜兆臣老师就充分吸收了这一识字教学经验,开展韵语识字教学,借鉴现代汉字常用字研究的成果,将2500个常用字围绕一个个中心意思或故事情节,编成合辙押韵、通俗易懂、适合儿童特点的韵文,在一年内完成2500个常用字的教学目标,使小学识字效率提高四到五倍。

三.结语

《三字经》作为一部传承百年的蒙学教材,它必然被打上历史时代的烙印,有其局限性,对待历史文化传统,我们要坚持“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看到《三字经》在今天仍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在教材编写、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时代在发展,思想在进步,在新的历史时代中,我们要继往开来,基于现代儿童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建构起更加完善合理的语文启蒙教育理论,为儿童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石。

注 释

①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2:23.

猜你喜欢

蒙学三字经识字
日新才能启蒙
蒙学:古人的儿童教育智慧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朗朗韵味话经典
识字谜语
教授经典的蒙学,还是蒙学的经典?
《三字经》在蒙教中的地位与文化蕴含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