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转型背景下的微课“嵌入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2019-11-27张丽芳

读与写 2019年20期
关键词:嵌入式微课素养

张丽芳

(上海同济黄渡小学 上海 201804)

1.聚力学习品质提升,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特定的课程需要呈现在课堂上,教师以统一的步调讲解知识,学生以给定的框架学习知识体系,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受挫。从学生成长的长远角度考虑,须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其学习品质。

1.1 响应需求,独立学习。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索的需求要被认同,也需要教师供给更多的资源。利用微课辅助语文教学,使得语文教学能突破教学的时空样态,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解决疑难、明确主旨、感受意境、习得能力。学习走向立体、多维、动态,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得以发展。

1.2 顺应需要,合作学习。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接受数字化学习,让它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鼓励学生运用电子设备合作学习,与老师进行互动。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1.3 回应供需,驱动学习。微课“嵌入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自定步调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有落后或不理解教学内容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适时按下“暂停键”,使得语文学习能实现课堂知识传授的课上互动探究化和课堂知识吸收内化的课下学习自主化。

2.聚力核心素养发展,建设语文微课资源

语文课程历经探索和发展,课程的核心从“知识”、“能力”再到“素养”。王荣生在《语文课程论》中指出:微课制作就应该从课程的角度去选点,要选择跟语文课程有关的内容来制作微课。从中可以看出选准“点”尤为重要。

2.1 立足素养,架构体系。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运用方式及其品质。我校基于对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的研究,深入语文学科“语言美”的内涵剖析,发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校微课“嵌入式”小学语文教学中着重探索学生欣赏、体验、发现、运用语言美的路径,架构语文学科“语言美”微课资源体系。

2.2 立足流程,建构资源。学校立足“主题设计”、“目标拟定”、“内容与资源选择”、“教学组织与实施”、“任务驱动与评价”等流程研究,建构校本“语言美”微课资源库,形成可操作、可持续的语文微课资源建设的校本模式。

“主题设计”:微课主题的设计,从核心素养的大处着眼,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内容相对独立但内在脉络相互贯通的主题式微课群。这是一条自上而下的路径,即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语言美”实践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驱动,设计专题化、系列化的语文微课群。结合本校学生的语言学习现状,我校微课主题分为“阅读类微课”和“写作类微课”。“目标拟定”:教学前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才有针对性。实施教学之前的目标拟定流程,不仅有利于我们分析什么内容适合通过微课“嵌入式”的方式讲授给学生,哪些内容适合课堂上通过师生的合作探究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内容与资源选择”:并非所有的语文课型都适用嵌入式微课进行辅助教学,该流程强化教师事先制定适用的内容方案,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准则下,有计划地在最佳的时机,将微课嵌入课堂,通过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掌握微课推送的最佳时机,从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追踪学生语言学习学情,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进程。

“教学组织与实施”:实施和组织教学基本程序,为学习者提供有效学习的基本程序。这一教学基本程序包括九大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回顾所需的先决技能、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提供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评估学习行为、增强保持与迁移。该流程强调微课“嵌入式”教学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技巧,巧妙地安排教学活动,选择优化使用教学事件,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

“任务驱动与评价”:开展“欣赏美(感知)—体验美(内化)—发现美(运用)”学习任务驱动的实践,立足课堂,开展课例研究,探索学习任务驱动“语言美”的有效教学环节。确保微课教学应用中的实效,对微课教学应用进行及时的评价,从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2.3 立足应用,形成策略。综合考虑语文学科特点、知识类型、学习者特征等影响因素,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开发建设策略如下:

应注重时间与空间的连续与统一。微课的设计是对课程中所出现的重点、疑点、难点进行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把握好知识粒度的同时,确定好时间单元;在保持知识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又与实际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相联系。此外,学习者应有效地使用教学支持工具,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开展移动学习,做到课内正式学习与课外非正式学习的连续与统一。

应实证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境。微课“嵌入式”教学模式设计是否科学,应用效果如何,不是通过简单理论归因、专家评判就能得出的,而是需要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教与学的环境、条件、因素等各方面展开实证研究,才能更加科学、客观地设计、开发以及实施微课,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聚力课堂品质提升,实践微课教学应用

微课“嵌入式”教学模式,注重微课与现实课堂的整合,即在语文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框架内,充分利用微课问题集中、时间简短、调用灵活、使用方便等优势,把微课作为组件嵌入课堂教学环节。校本应用模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3.1 确定问题,交流解惑。人是社会中的人,在交流中才能实现成长。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微课的过程中,由于本身的知识结构,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此对事物的理解也会不同,这样学生之间会产生一种认知的不平衡,并由此导致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产生。在课中活动的交流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所观看微课的情况和通过小组交流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解疑。学生也可适时提出在观看微课中所存在的疑惑点,与教师和同学当场共同探讨,这样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交往的学习资源。

3.2 独立探索,完成任务。独立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微课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课堂中独立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进行探索。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审视自己理解知识的角度,建构知识的结构,完成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教师要在刚开始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待学生有一定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教师要放手,逐渐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3 合作交流,深度内化。学生在独立探索学习阶段已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但要完成知识的深度内化,需要在交流合作中完成。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独立探索阶段的所学与同伴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的探讨中,真正地融入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中。当学生在讨论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引导学生澄清对知识的错误认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堂参与能力和对待学习的态度发生很大的改变,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当学习本身成为学生自身需要的时候,学生就会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教师也从说教、传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4 成果展示,分享交流。学生在经过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后,完成个人或者小组的成果。学生可以通过报告会、展示会、辩论赛或者小型的比赛等形式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在成果展示过程中,学生或小组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点评获得更深的了解。同时可以通过观看其他学生或小组的展示,学习到他人的优点,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领略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更以一种积极的乐观心态面对以后的学习,增强自身的自信心。教师在分享交流环节可以通过学生或小组的汇报,明确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后期的“补救”工作。

4.聚力教师学生发展,促成课堂成功转型

“互联网+”时代,本校的课堂转型立足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立足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立足教师、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转型背景下的微课“嵌入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带来了诸多改变。

4.1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信息化发展引发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形式的变革,推动教学改革持续深入地发展,微课“嵌入式”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带来新的挑战,促发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促使教师更加努力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现行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和实践微课,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拓展和深层延伸。

4.2 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微课“嵌入式”小学语文教学能优化资源,满足需求,是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延伸相融合的个性化学习的最好载体,学生可以为自己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既可以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集中有效实践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学习方式的转换,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4.3 促进课堂转型发展。微课“嵌入式”小学语文教学符合知识与信息的新型传播方式,源于现实课堂且与时代潮流相并进,从设计思路、实施环节、教学效果等方面探索“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现有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是对现有课堂教学的精细化处理,必将进一步促成课堂转型。

猜你喜欢

嵌入式微课素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