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与特征:对抗项目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体力”解读
2019-11-26曲国洋
曲国洋
摘 要:为揭示对抗项目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体力”的应用原理,开发体力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运用访谈、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解释“体力”与体能、耐力等相似概念的区别,论证体力与技术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认为:体力是运动员在高强度、变强度运动过程中,长时间保持技术发挥质量的能力。体力是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外在表现,后半程阶段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体力问题广泛存在于对抗项目之中,与体能、技术、心智等竞技能力发生直接联系,成为运动训练领域独立而不孤立的组成部分。开发设计各专项的体力训练方法和手段,训练比赛后半程以“技术质量”“技术准确性”为核心的体力训练是提高对抗项目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将体力指标细化、量化,是下一步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体力;专项体能;技术质量;耐力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9)05-0045-06
Abstract:To reveal the applicable principle of athlete's "physical capacity" in the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of resistant sports and develop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of physical capacity. By means of interview, data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hysical capacity" and similar concepts such as stamina and endurance, and demonstrat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ysical capacity and technical quality.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physical capacity" is an ability to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technical performance in the process of high intensity or changing intensity during a long time. Physical capacit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can decide the victory, but also is the athlete's performance of overall competitive ability through the training and the second-half of competition. The problems of physical capacity are becoming the independent but not isolated composition of training period and widespread in the resistant sports. It has a direct link with stamina, technology and mentality or other competitive abilities. It is an important path to develop and design specific train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physical capacity and take the "technical quality" and "technical accuracy" as the core in the second-half of competition for raising the competitive level in resistant sports. It is the main task of the next step to detail and quantify the physical indicator.
Key words:physical capacity; specific stamina; technical quality; endurance
對抗项目是指包含着进攻与防守,在竞赛比赛中发挥自己技术同时限制对手技术的运动项目,包含着三大球项目、乒羽项目、拳跆项目等,因对抗项目有着激烈的竞争性和观赏性而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体能训练的重要在竞技体育领域日益凸现,通过借鉴美国、新西兰、德国等较成熟的体能训练体系,以力量训练为核心的身体训练在专业运动队逐渐盛行起来,核心力量、功能性训练、肌肉工作表达形式、动作模式、康复性训练等关键词成为现代体能训练的主流理念,这样一些新理念、新方法也广泛用于对抗项目的体能训练之中。
引进和借鉴总是快速而简单,也没有人怀疑它的价值。但是,科学的理念是来自于扎实的研究和运动训练的实践验证,并不是因为其来自于哪个国家而成为正确。努力在运动训练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总结和提高是未来体能训练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指向一个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一个常见的“体力”问题,通过对此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求为运动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众多对抗项目的比赛,都可以简单分为容易理解的前半程、后半程阶段,在足球、篮球比赛中分为上下半场、隔网对抗的最后几局等,竞技水平相近时比赛的胜负,决定于比赛的后半程阶段。在比赛的后半程阶段,“体力”是一个被教练员、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广泛运用,却被运动训练学界普遍忽视的名词。诸如“体力分配”“体力不支”“节省体力”“体力透支”等与体力有关的表述在体育界的讨论中不绝于耳。在对抗项目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练员在评价运动员的时候,“某某运动员体力较好,某某运动员体力较差”。但是这样一个被体育工作者高频使用的名词在运动训练领域却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和统一的认知。
体力分配没有固定概念,可以理解为长距离耐力项目中,在不同时段位移速度的分配,其实质是技术表现的运用分配。
由上述概念的比较可以看出,体力的表达方式具有独立而不孤立的论域,独立是其有着理论与实践的特殊指向,不同于耐力、体能等概念的内涵。不孤立是指其与其他表达方式有区别也有联系,都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能力。
耐力的表达是体能下位的概念,是身体素质的一种,体力的概念相对耐力来讲更注重技术,对强度的要求相对更高,不是单纯的高强度和低强度,而是在高强度、变强度下对技术表现的要求,衡量的标准是跟随比赛进程的后半段所表现出的技术质量,是技术的运用在比赛后半程阶段稳定发挥的能力。
从体能的角度来讲,体能没有时间要素,任何时候体能都决定了技术的质量。比如在比赛的开始阶段,技术表现的速度和幅度决定于体能的力量、柔韧、灵敏水平,任何一个技术的发挥都与体能相关,这时体能的表现不能用体力评价。
体育运动的大多数动作都是由一个整体的运动链组成,众多参与收缩与放松的肌肉群进行工作,来组成一个合理的技术动作,注重整体训练是现代体能训练的趋势之一[17]。比赛过程需要反复完成的技术动作消耗着运动员的体力,技术动作的体力消耗不是消耗热量可以表达,而是因为每一次反复都要有质量的要求,这种要求一般表现在速度、力量、准确性、注意力集中等方面。比如斯诺克的击球、篮球的投篮、射箭的拉弓、拳击运动员的出拳等等,几乎所有的对抗项目都存在这样的技术要求。当比赛的进程继续发展,运动员进入比赛的后半程,相持阶段或决胜阶段,体能、技能、心理能量的储备都大量消耗,运动员在这时的技术质量状态达不到平时应有状态的时候,体力的问题显现出来,成为教练员关注的重点并影响或决定了比赛的胜负。
3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体力的表现特征
3.1 体力贯穿于训练和比赛进程中的综合能量消耗
运动员在参与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身体储备着体能、技术、心智等综合能量,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进行着这些能量的消耗。这种能量的消耗不同于热量的消耗,热量消耗可以用明确的生理、生化指标去测试,而这些综合能量的消耗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测试指标。笔者曾做过实验,一场足球比赛结束以后,队员到田径场上进行百米测试,发现测试成绩不亚于平时成绩,而再继续进行足球比赛或部分技术测试,则有许多技术达不到正常的水准,这是因为综合能量的消耗不仅仅是热量的消耗所致,也正因为如此,体力与耐力的应用才表现出迥然的差异。训练和比赛的进程消耗着身体储存的热量,也消耗着体能、技术、心智等综合能量,当这些综合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技术质量开始出现不稳定或者质量下降的时候,体力的问题表现出来。高水平的篮球比赛中,主力得分队员一般都不会打满48分钟,NBA个别运动员能够做到偶尔的一两场比赛,那也是天才的巨星。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在高强度、变强度的篮球比賽进程中,运动员难以连续四节都保持良好的体力,换言之是篮球比赛综合能量的消耗过程中,运动员难以持续保持一两个小时的技术质量。
训练和比赛——综合能量消耗——技术质量不能保持——体力下降,这样一个基本的过程逻辑表达了体力贯穿于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能量消耗的特征。访谈讨论的过程中,对一个问题争论好久:对抗项目的比赛进程中,消耗的到底是什么?研究至此我们可以给出较为通俗的答案:“对抗项目消耗的是综合能量,在比赛的进程中通过运动技术发挥质量表现出来,尤其在比赛的后程阶段,它正是我们讨论的运动员体力问题。”
技术、身体、心理的综合能量储备正是运动员体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在技术、身体、心理能量的消耗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技术发挥的准确性、经济性、时效性就是评价运动员体力的重要标准。体力的表现就是运动员整体的能量储备水平,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综合能量消耗就是运动员体力的运用过程,有时候从一个运动员表现出来,有时候从一支队伍表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决定着训练质量和比赛水平。
3.2 高强度、变强度的运动负荷广泛存在于对抗项目之中
我们把三大球、拳跆、乒羽等有攻守的项目称为对抗项目,把无攻守的田径、游泳、体操等项目称为非对抗项目,综合比较对抗项目有着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存在进攻与防守,二是没有记录只有胜负,三是发挥自己技术的同时要限制对手技术发挥。对抗项目没有恒定的量与强度,运动负荷的变化完全因自身的技术水平、对手的技术水平与比赛的进程而定。
斯诺克比赛是一项看起来运动量与强度较低的运动,难以从运动生理生化的指标来评定比赛的负荷。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斯诺克运动员同样关注体力的问题,并且这个项目没有传统耐力概念的痕迹。有不少运动员在两三个小时的运动过程中,比赛后程阶段表现出技术发挥不稳定的状况,运动员明确表达为体力的问题。此项目中体力的问题表现在高强度的精细肌肉控制的能量消耗的结果,与传统意义上的ATP-CP供能、乳酸供能的代谢系统来表达运动的强度有着明显的不同。
足球比赛的起动、加速、转身、运球、射门等等所有的技术运用,都是随着球的移动、对手的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和技术的运用方式,完全不能以有氧无氧来简单地确定项目的供能方式。所谓混合供能方式没有明确的界限,比赛过程中对体力的消耗更不能单纯用热量消耗来表达,不断变化的运动强度大量消耗着运动员的体力,直接影响着技术完成的效果和质量。诸如此类问题广泛存在于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拳击、散手等对抗项目之中。
3.3 体力不足表现在比赛的后半程阶段准确性流失
准确性本来是表现技术的评价要素,很少用于体能训练。但是如果从体力的角度去分析,准确性则是众多对抗项目训练比赛的后半程,甚至比赛的最后阶段,对比赛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10名网球运动员进行调研,运动员在进行了大负荷运动训练比赛结束后进行了深入访谈,其中有2名运动员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在比赛的最后阶段频繁失误以后,我尝试努力奔跑,争取先用脚步跑到最合适的位置,然而我却做不到,或者没有跑到位,或者太用力跑过了,最难就是准确的脚步位置。”
“在赛程最后阶段,为了使我的身体与击球点之间有着最合理的距离和文献,我的球拍击球始终在调整,击球点或者向前,或者向后,始终无法准确击球,无法发挥最好的力量”。
这个时候的技术表现,用力能够做到,集中精力能够做到,积极性能够做到,但技术准确性却做不到了。调研的结果证明,在体力消耗的过程下,最重要的问题是技术表现准确性的流失。在众多对抗项目中,保证长时间的技术表现准确是取胜的重要条件,如篮球运动员最后阶段投篮准确性、传球准确性、抢位准确性、判断准确性等,足球运动员射门准确性、判断准确性、防守位置选择准确性等,排球运动员起跳时机准确性、判断准确性、击球准确性等,不论是进攻技术还是防守技术,技术表现的准确性都是是否能完成应有的技术质量、达到技术效果的重要条件。准确性往往在比赛的开始阶段表现为手感、球感的基本感觉,与体力没有什么关系,但在比赛的后半程阶段,甚至比赛的最后阶段,就直接变成了体力问题,成了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技术准确性决定于神经、肌肉、心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需要高度的精细控制,体育运动技术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对抗项目的训练和比赛进程中,消耗着运动员的体力,消耗着整体的精细控制能力,表现为技术准确性的流失。换言之,所谓保持技术发挥质量,就是保持技术表现的准确性发挥,获得理想的技术运用效果。
4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体力的应用要点
体力问题不是新问题,而是被广泛关注但未深入揭示其规律的问题,范凯斌(2011)的体能研究中明确描述了中国男篮的体力状态:
“从第一节一直领先到第二节结束,第三节曾把优势扩大到 15分,即使第四节最后8分钟多,还以64∶51领先13分,继续保持把世界冠军拉下马的良好势头。可惜,因为中国队体力透支严重,太想赢球的不良心态也渐渐滋生,首先是平局进入加时赛,继而输掉比赛”。
同样,在2010年7月28日中国广西柳州,2010年斯坦科维奇杯赛中国遭遇澳大利亚,同样也是开局一直领先直至第四节的最后10 s,中国男篮同样因体能不足被对手绝杀饮恨赛场。诸多战例说明中国男篮开局均有尚好表现,但三、四节的比赛却因体力不支而发挥欠佳[18]。
“体力透支、体力不足”在文章中都明确提到,虽没明确表达但已经把体力等同于体能看待,单纯的体能训练解决不了体力不足的问题。根据前文提出的观点,逻辑地推论体力训练的基本要点,结合对教练员的访谈总结出大部分教练的认可的观点如下,研究条件所限,未进行详细的实验验证,有待于未来进一步研究。
4.1 技术训练、体能训练与体力训练相结合
技术永远是竞技运动的灵魂,运动项目之间的差异正是由于项目技术的不同,体能、战术、心理、智能等若干竞技能力的训练,都是围绕比赛中的技术发挥服务,因此,技术训练永远是运动训练的核心和灵魂。围绕这个核心和灵魂,体能训练对技术的提高有着决定性作用已经得到共识[3]。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组成部分,综合地反映着形态、机能、素质三个方面的能量储备,是身体的内部因素。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应用技术进行竞技,是身体表现出来的外部因素。排球比赛中一记势大力沉的扣球,其实我们并没有看到运动员扣球用了多大的力量,因为力量在内部,我们看到的是身体的协调、击球的速度、出球的距离、路线和速度,这是技术的表现,是外部。这种高质量的技术表现能否持续五局,直到比赛的最后关头还能保持进攻的效果,这是体力的要求。我们看到比赛后半程技术的外部表现,用体力来评价,因此,体力也是外部表现。
运动员体力是训练和比赛后半程的技术质量、技术表现准确性,是运动员体能储备应用于促进技术质量的外部表现。体能的核心部分是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为发揮技术服务,投掷项目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于身体素质中的力量训练水平,在此意义上与体能训练有关,而与体力没有多大关系。因此,良好的体能是良好技术质量的基础,而良好的体力是长时间发挥技术质量的保证。体力也是运动员在场上的外在表现,体力水平决定着技术的稳定发挥和持续时间长短,以及是否能够在比赛最后阶段稳定地保持技术完成的质量,获取比赛的胜利。
技术差,比赛成绩差;体能差,技术质量不高;体力差,技术质量保持时间短。依据这种基本的逻辑判断,体力是运动员长时间稳定发挥技术的必要条件。因此,深入分析专项特点,把技战术训练、体能训练、体力训练综合考虑,用全面训练的思想指导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2 努力开发专项体力的训练手段
体力和技术运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进行体力分析和应用的时候,需要紧密结合专项技术特点,研究有着专项特质的内容、标准、方法等,才能对提高运动训练水平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专项体力是根据专项竞技运动技术战术的特点,根据训练和比赛中持续稳定发挥技术的需要,是运动员体力要求专项化的综合体现。简言之,就是体力的专项化需要。体力的评价指标是体力下降时的技术指标,而体力的训练内容正是体力下降时的技术准确性训练。
努力寻找专项比赛中反复使用的技术片断,研究专项技术运用在比赛中使用的频率与节奏,以动作质量和技术准确性为训练目标,在运动训练的后半程阶段,对技术的发挥精雕细刻,高质量地反复训练以增强运动员运用技术的体力。研究专项技术动作本身的运动链涉及的肌肉群的用力方式,努力使训练手段的动作方向、幅度、力量与专项需要保持一致的条件下,以技术动作为核心开发相关的专项训练内容与手段。
体力训练不再是单纯以完成的次数、组数为目标,而是以保持技术质量和技术表现准确的基础上,能完成的时间、次数、组数为目标,或者同样的时间、次数、组数,以完成的技术质量和表现准确为目标,强化促进体力的提高,为专项本身提供直接的训练支持以满足竞技比赛的需要。
4.3 合理利用体力训练的时间要素
训练和比赛中体力的消耗与技术运用的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大部分比赛中,体力问题出现在比赛的后半程阶段,甚至是比赛的最后阶段。体力消耗的时间要素应用表现为技术质量保持的时间。不同的竞技项目,同一项目不同位置,同一位置不同的运动员,其在复杂的比赛环境中技术表现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体力消耗也有着根本的不同。如足球最后替补队员上场时间短,不存在体力问题。排球一号进攻主力上场时间长,需要重点考虑体力问题。篮球的替补队员根据上场时间地不同,可能比赛结束刚刚进入体力下降阶段,而没有经过替换的主力队员可能第四节开始就已经进入体力透支阶段。水平相近的散打运动员四五局以后都先后进入体力透支阶段。所以根据项目不同、运动员特点的不同,如何更长时间地延长体力充沛阶段的时间,注意技战术运用的经济性,利用比赛过程的间歇[19],合理安排替补队员,以充沛的体力迎接比赛最后的决胜时刻是教练员合理利用体力时间要素的体现。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力分配问题,不只是存在于长距离周期性项目之中,同样存在于对抗项目之中,但体力分配的表现形式不同。田径运动员的体力分配是在比赛中运用能量消耗和技术之间的关系[20],跟跑、领跑、匀速、变速等其目的是获得整个距离完成的最低时间或影响对手的发挥而取胜,项目是单一动作所以技术运用可以调整的空间较小。而在对抗项目中,技术的运用则有着较大的调整空间,体力分配可以直接表现为技术的选择和运用。比如篮球的跳投技术与突破上篮技术都可以得分,但这两项技术的体力消耗差异很大;可以自己得分也可以助攻得分,效果一样,体力消耗不一样;足球前锋队员、中场队员、后卫队员、守门员有着不同的跑动距离,体力消耗也有很大差异等等。根据比赛的情况、个人的特点而安排合适的队员合适的上场时机,指导运动员在场上安排各种技术在场上的合理运用,都是教练员、运动员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决定了运动员的体力消耗状况,影响着不同时段运动员技术质量的发挥,对比赛结果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运动员体力不同于体能和技术,是相对独立但不孤立的概念。运动员体力是在高强度、变强度运动过程中,长时间保持技术发挥质量的能力。体力是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外在表现,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体力问题广泛存在于对抗项目之中,与运动技术和运动员体能紧密联系,决定着比赛后半程阶段甚至决胜阶段的竞技状态。训练比赛后半程以“技术质量”“技术准确性”为核心的体力训练是提高对抗项目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合理地利用体力的规律指导训练和比赛将会获得良好的效果,能够进一步促进竞技水平的提高。未来的研究中,根据专项的需要细化体力指标,使体力可测量和控制,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数据进行实证是下一步的重要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何加才,孔建伟.体力活动情况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81(31):27-32.
[2]金玉柱,陈亚斌,李丽.散打运动员体力透支下制胜谋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2):44-47.
[3]陈小平,等.竞技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热点及启示[J].体育科学,2014(2):3-10.
[4]水祎舟,黄竹杭,耿建华.国外足球运动体能训练前沿热点与演化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J].体育科学,2016(1):67-78.
[5]加里宁谈重视体力劳动[J].江苏教育,1953(5):7.
[6]日本中小学学生体力和运动能力某些方面有所下降[J].日本教育情况,1974(2):36-37.
[7]张健,孙辉,张建华,刘振铎,蔡峰,张金波.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的学科特征、动态演进与前沿热点解析[J].体育科学,2018,38(12):68-80.
[8]Nilsson A,Brage S,Riddoch C,et al.Comparison of equations for predicting energy expenditure from accelerometer counts in children[J].Scand J Med Sci Sports,2008, 18(5):643-650.
[9]張业安.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媒介责任:概念、目标及机制[J].体育科学,2018,38(6):14-26.
[10]向剑锋.国际青少年体力活动及其生态学环境现状述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1):56-61.
[11]陈华卫,窦丽,蒋晔.美国“综合学校体力活动计划”解读及启示[J].体育学刊,2018,25(2):98-104.
[12]李传廉.谈谈我院男子中长跑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79(2):70-77.
[13]何加才.谈我国足球运动员的体力问题[J].体育科技资料,1980(2):20-26.
[14]何加才,孔建伟.体力活动情况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81(31):27-32.
[15]田雨普.体能及相关概念辩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1-3.
[16]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7]李丹阳,等.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0):71-76.
[18]范凯斌.中国男篮体能训练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5):115-120.
[19]部义峰,刘丹.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研究范式与体能训练研究[J].体育科学,2012(8):55-65.
[20]王世和.中长跑战术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S1):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