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互联网+体育”知识图谱分析

2019-11-26张裕鼎张翀付玉徐碧波

山东体育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图谱体育产业体育

张裕鼎 张翀 付玉 徐碧波

摘 要: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为样本来源,利用可视化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Ⅲ绘制了国内“互联网+体育”领域自2008年以来3 515篇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以直观的方式表现我国“互联网+体育”研究的发展状况,包括文献时间分布图谱、机构分布及合作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等。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体育”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并为后续的研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体育;可视化;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9)05-0007-06

Abstract:At present, the "Internet + " action plan has been promoted as a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Internet to develop sports thinking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olv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but also an appropriate choic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world's sports industr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history and frontier hot spots of China's "Internet + Sport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journal articles collected in the CNKI database as the research subjcets, and uses the visual network analysis tool CiteSpace III to draw the domestic "Internet + sports" field 3,515 related articles since 2008. The mapping of knowledge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sports" research in an intuitive way in China, including the time distribution maps of documents, institutional distribution and cooperation maps,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s etc.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 of "Internet + sports".

Key words:Internet+;sports;visualization;mapping of knowledge

“距離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著名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早已警示我们。从国际视角来看,“四化”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危险向我们步步紧逼。正值此刻,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在加快脚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现代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1]。2016 年5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强调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必要性,并计划以“互联网+”为平台全面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因此,为了解“互联网+体育”的历史发展,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研究热点,展望其未来研究发展趋势,本文选择CNKI数据库,利用CiteSpaceⅢ软件,综合信息可视化方法、文献计量方法和数据挖掘算法,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互联网+体育”领域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2],拟为我国互联网与体育方面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参考。

1 文献来源及研究工具

1.1 文献来源

为探究我国2008年至今这10年来“互联网+体育”研究的知识图谱,我们需要对该领域的各类研究做到全面、完整的把控。因此,本文选择中国知网(CNKI)作为检索数据库,采用布尔逻辑检索法,以SU=('体育'+'运动员'+'竞技'+'健身')*('互联网'+'网络'+'直播')为主题词输入专业搜索对话框中,将搜索年限设置为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资源类型选择期刊,并在高级搜索设置中勾选文献分类目录: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科学二辑;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互联网技术、新闻与传媒、出版、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档案及博物馆);经济与管理科学。在此基础上,我们剔除了与本研究无关的冗余记录,最终获得文献记录为3 515篇。每条记录均包含作者、出版年代、来源期刊、题目、机构、页码等信息。

最终我们将CNKI数据库已下载的txt格式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数据转换器将文献记录转化为CiteSpace可处理的文件格式。

1.2 研究工具

采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博士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CiteSpaceⅢ软件,主要用于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可视化。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绘制科学和技术领域知识图谱,以时空知识图谱与内容知识图谱的方式直观展现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全景,确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更重要是,在用户对知识图谱的解读过程中,可以看到知识图谱将怎样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3]。近年来,这一研究工具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截止到2013年,我国利用CiteSpace工具公开发表的文章已达1 352余篇[4]。

由于这种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分析可视化技术所绘制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可以将一个知识领域所有来龙去脉及其演进历程全部集中展现在一幅引文网络图谱上,并能把图谱上作为知识基础的引文节点文献和共引聚类所表征的研究前沿自动标识出来,因此我们可将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特点概括为:“一图谱春秋,一览无余;一图胜万言,一目了然”[5]。

2 时空知识图谱及其分析

2.1 “互联网+体育”研究的时间分布图谱

为探究成果的产出情况,我们对2008年至2018年的文献数量进行了统计,逐年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文献的增长情况能够直观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体育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研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尤其在2013年到2016年这段时间出现增长高峰。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我们将2008年至2013年这一阶段称为体育与互联网结合的“磨合期”,2013年至今这一阶段称之为两者结合的“热恋期”。2013年以前,该交叉领域文献年均产出在350篇左右且增长缓慢;在2013年进入发展高峰后,文献增长速度提升迅猛,且增幅逐年上升(图1中斜率增大),每年发表文献总数在不断增加,这表明此阶段为体育与互联网相结合研究的加速发展阶段。

2.2 “互联网+体育”研究的空间分布图谱

2.2.1 机构分布

1)机构共现网络图谱

我们对各个机构发表论文数量进行统计,以此探究我国“互联网+体育”研究的核心研究机构。结果表明机构总数共计352个,发表论文大于15篇的三个高产机构分别为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某些机构署名不统一,文中已合并),他们的研究处于国内相对领先水平,发表论文高达80篇以上。西安体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等机构并驾齐驱,均发表论文40篇左右,可见“互联网+体育”这一研究领域的内容已受到了我国学者的关注。从数量上来看,各类体育院校对这一领域关注力度更大,研究范畴更广。

我们将阈值设置为(2,2,20)(4,3,20)(4,3,20),生成“互联网+体育”机构合作图谱,以此探究机构间的合作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节点代表机构名称,节点大小代表论文发表量,标签大小代表中心性,边代表机构合作。从全国范围来看,机构间的合作网络尚未形成,少量几条连线代表机构间的合作范围较小。机构合作网络中共有61条边,密度仅为0.001。可见,想要研究达到真正的突破,各机构需要改变如今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快加大合作网络的形成。

2)机构共现时序图谱

我们按照时间顺序统计了机构时序图谱,从而探究各个机构在不同时间节点关于“互联网+体育”的研究情况。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互联网+体育”的研究在不同阶段的核心机构不尽相同。在“磨合期”(2008—2013年),“互联网+体育”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起步较早,北京体育大学后来居上;在“热恋期”(2013年至今),吉林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以及成都体育学院对这一领域均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产出。尽管在“磨合期”,我国多家机构如同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对“互联网+体育”这一研究领域均有所涉及,但成果产出并不丰硕,待发展到“热恋期”,对这一领域的专攻机构趋于稳定。这说明当“互联网+体育”这一概念刚刚提出时,很多研究机构都对此新兴领域表现出极大热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该领域的研究趋于专门化、深入化,研究成果数量也開始稳步上升。

2.2.2 关键词分布: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我们对各个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共包含关键词210个。除去检索的关键词“体育”“运动员”“竞技”“健身”“互联网”“网络”“直播”后,“体育教学”以289次位列榜首。“大学生”(频次191)、“体育赛事”(频次188)及“体育产业”(频次180)紧随其后。但“现状”这样标识度较低的关键词,“应用”这样重复度较高的关键词仍有出现。不难看出,“互联网+体育”的研究者在标注关键词时,并未表现出高概括性、强目的性及非重复性的特点。这对后期文献搜索与整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我们将CiteSpaceⅢ的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年份跨度设置为2008—2018年,其余设置亦同机构合作图谱,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为避免由于关键词数量众多而导致重点不突出的状况,我们对标签大小和节点大小进行了适度调整,最终结果如图4所示。

为进一步探究各个研究主题的关系,使用tf*idf算法将关键词进行聚类,Modularity Q=0.61,聚类效果良好。并优化显示效果,最终从“Summary of Clusters”聚类主题信息汇总表可知,共有9个聚类主题,见表1。聚类0、2、3、8均与互联网媒体有关可合并为一类,聚类1、4均为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发展,聚类6、7则都在聚焦于网络环境下体育产业的新发展,聚类5则在探究通过体育手段来干预戒除青少年网络成瘾,由此最终形成四大研究主题。

互联网媒体中的体育信息传播。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而“互联网+”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互联网媒体应运而生。所谓的“互联网媒体”,就是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以计算机、电视机以及智能手机为终端,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6]。互联网媒体的优势在于其时效性、互动性、广泛性和继承性[7],这些同样有利于体育信息的传播。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要数“体育微博”,微博的产生影响了体育新闻事件的传播方式和模式。它满足了广大受众对体育的热爱与需求,为新闻传播提供更直接、有效、真实、生动的新闻源;体育微博大大提高了体育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也进一步实现了大众浏览、索取体育新闻信息的便利性[8]。以往的研究也关注了体育微博的明星效益,门户网站中微博的应用特征,以及体育微博下的体育赛事传播等方面[9-11]。刘英等人通过定性和定量混合研究的方式,发现体育明星品牌价值更多依赖的是观众的主观感知,而并非仅仅在于他们的比赛成绩。 因此,体育明星一方面需要关注自身运动成绩的提高,一方面更应关注观众的感受[12]。与此同时,互联网媒体的弊端也日渐凸显。网络缺乏自滤能力,人们在阅读体育新闻时,许多垃圾信息未能及时删除,导致人们的阅读效率降低;评论区不文明现象杂生,互联网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一项特色就是其互动性强,然而网络的匿名性也导致一些网民滥用“言论自由”,催生一系列网络不文明现象,更甚还会引发网络暴力等事件;雷同现象严重[13],一些媒体不注重职业道德,为博取浏览量,在未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大量转发他人的采访报道,对一些不实甚至歪曲报道也不加甄别地传播,这也屡次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可能需要进一步地加强管理,积极创建自主品牌的同时也需与传统媒体加强合作,为网民和体育爱好者传播更优质的体育信息。

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发展。“互联网+”作为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更是互联网思维在社会各领域不断推进发展的新实践。而这种实践的最终结果是打破旧的传统行业结构,推动产生新的行业发展格局,而教育自然概莫能外。“互联网+教育”意味着已有的各类教育形态都将在互联网的催化下升级换代,也意味着现行教育体制下所有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等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学校教育模式,教育形式发生改变,成为了线上与线下、现实与虚拟相融合、相混合的“开放式”教育。体育学习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便捷通畅;体育教学方式从灌输走向互动,知识变得平等[14]。如体育教学慕课(MOOC)、私播课(SPOC)等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作为知识共享的载体;如智能运动手环、NIKE+跑鞋等可穿戴体育设备可记录数据教学反馈与更大化辅助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网络系统打破了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的枯燥教學模式,使体育教学内容直观化、生动化,还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15]。“互联网+”作为时代热潮,顺应其发展,不仅是客观需要,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否则将会应验“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16]

互联网环境下的体育产业发展。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现场观看成本高、环境差、设施差、交通不便、时间不足是影响全民参与和互动体育赛事运动的主要因素;费用高、私人健身教练推销密、服务差是影响全民到健身房运动健身的主要因素;专业知识不足、体育人才缺乏、市场管理混乱等因素是影响体育运动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17]。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传统工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引导“互联网+传统行业”拓展国际市场。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市场经济的资金推动下,“互联网+”体育运动产业开始迅速崛起。2014年3月乐视体育成立;2015年1月27日,腾讯体育成为NBA独家官方合作伙伴,拥有NBA在中国网络上的独家转播权,这是体育产业内对体育知识版权竞争的标志性事件;2015年6月30日,虎扑体育在北京五棵松体育场馆首次对外正式公布新的研发项目“互联网+体育”智慧体育场馆;2015年9月,阿里体育成立,同时以12亿元人民币购得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50%的股份;9月25日,体奥动力公司耗80亿元买下2016—2020年中超联赛电视公共信号版权。以外,类似这样的利用“互联网+”传统体育产业的案例很多,例如耐克、阿迪达斯、李宁、361°、贵人鸟等,利用互联网平台融合品牌资源,为用户开启了全新的消费式体验[17]。“互联网+”体育产业除了以上提到的赛事转播业,还有智能软硬件业、体育电商、电子竞技等新兴产业。体育产业的创新和革命也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型、创新型、实践型、国际化、信息化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生力军 [18]。但是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体育人口数量仍处在初级阶段,“互联网+体育”也正处于产业的起步阶段。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体育产业必定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衍生出多种服务类型的体育行业链[19]。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体育手段干预。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数据(2010)》,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的网络成瘾比例已达到了14.1%,人数约为2 400万。如今,由于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其使用者已趋向低龄,青少年早已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为青少年生活与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网络成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网络成瘾是Goldberg于1986年首次提出的,他将过度使用互联网所导致的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现象命名为“互联网成瘾症”[21],后人研究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独立的心理和行为综合症,常伴有人格障碍、情绪障碍、心理应激反应、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22]。作为“三育”之一,体育本身具有娱乐性,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用它来预防和戒除网瘾既经济又便于推广。体育教育包括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三种形式,这对全方位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可行性[23]。体育手段干预网络成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生理健康促进心理健康理论,运动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不良情绪、心理健康问题等,进而达到缓解和消除网络成瘾症状的目的; 兴奋与抑制平衡理论,体育运动能够增强大脑对兴奋和抑制的调节能力,进而可以有效缓解网络成瘾造成的大脑兴奋抑制失衡的症状;合理宣泄、自我效能、社会形象、人际交往理论等均认为,体育运动能够成为网瘾者通过上网寻求满足人格需求的合理替代方式等[24]。近几年来,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体育锻炼对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朱风书等人通过研究中小强度健美操的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得出小强度的健美操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主要是通过影响身体自尊、心境来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25]。邓远琪(2014)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戏、拓展练习为主,控制强度、练习时间与频率后,进行为期10周的运动干预,结果表明,体育运动能使较轻微的网瘾症状消失,可减轻网络成瘾症状,但不能根治严重的网络成瘾症[26]。之后又有实验证明:体育干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团体体育项目干预的效果好于个体项目[27]。因此,家庭与学校通过合作的方式,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并举,使用体育手段来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帮助青少年远离网络成瘾的危害,促进身心健康。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研究方法,对我国近十年来“互联网+体育”领域内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以可视化分析手段展示了其发展阶段、代表性研究机构及研究主题,并对研究最集中的“互联网媒体中的体育信息传播”“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发展”“互联网环境下的体育产业发展”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体育手段干预”这四大主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新的生机,而我国对“互联网+体育”这一领域的发展异常重视,无论国家政策抑或是市场资金,都对其发展进行了大力扶持。尽管发展方式有所创新,以至新兴行业层出不穷,但“互联网+体育”的发展成果仍显不足,相关的教育、产业、媒体等均还在探索阶段。

针对“互联网+体育”现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网络建设投入,提升“互联网+体育”体验。互联网媒体日新月异,不断加快与拓广体育信息的传播。但对于经济和发展水平不高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网络设施不全、通信发展缓慢的情况。进一步加大网络的覆盖面积,完善网络设施的建立,才能让更多人共享“互联网+体育”带来的优质体验。

3.2 推进体育教学和知识传播大众化。体育教学依托互联网这个工具,能够迅速向着更科学、更开放的教育模式发展。然而如何让专业的体育教学也能走进百姓的生活,体育知识如何进行大众化传播,依然是“互联网+体育教育”暂未解决的难题之一。商业模式中的专业体育知识传播,如Keep等健身软件的应用似可成为我们的借鉴,其便携性、经济性、数据共享性、社群归属性都更利于学习者的坚持与投入。

3.3 推动“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创新,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互联网进一步推动了体育企业创新發展,提高体育企业生产、服务效率。尽管互联网与体育企业在不断融合,但是深度与充分性还远远不够,线下体育发展较为落后。那么“线上”“线下”该怎样有机结合呢?首先,企业应多注重体育产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完善互联网体育产业链。其次,政府可与企业合作,进一步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的体育运动场馆,为大众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

3.4 加大政策支持和理论支撑,维护“互联网+体育”事业绿色、健康发展。为促进“互联网+体育”的更好发展,避免企业恶劣竞争,导致其产品的大量雷同堆砌,国家应出台更具方向性的发展政策,并且“互联网+体育”领域的研究者们也需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维护这一创新领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J]. 师资建设:双月刊, 2017, 1(1):12-41.

[2]Pane, John F.Steiner,Elizabeth D.Baird,Matthew D.Hamilton,Laura S. Continued Progress: Promises Evidence on Personalized Learning[M].Rand Corporation,2015.

[3]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2015, 33(2): 242-53.

[4]刘则渊.知识图谱的科学学源流[Z].第三期科学知识图谱与科学计量学方法与应用高级讲习班PPT,2013-08-25.

[5]雷跃捷, 金梦玉, 吴风. 互联网媒体的概念、传播特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1(1):97-101.

[6]韩梅. 发挥影响作用 营造良好环境——对后全运时期群众体育运动发展取向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4):198-199.

[7]王博雅. 互联网媒体体育赛事直播的优劣势分析——以腾讯体育NBA赛事直播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4):111-128.

[8]任盼红.我国体育微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9]刘娟.新浪体育微博的“明星效应”探析[J].传媒观察, 2011(5):40-41.

[10]孟文光.体育门户网站中的微博应用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2,34(2):110-112.

[11]范久红.体育微博在体育赛事传播中的特点[J].今传媒, 2012(12):104-105.

[12]刘英,张剑渝,崔书豪.体育明星品牌形象探索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1):36-44.

[13]杨文斌.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应对策略[J].中国报业,2011(22):91-92.

[14]肖尔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23-129.

[15]金鑫伟, 王力军. 体育网络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2-53.

[16]余胜泉.技术何以革新教育[J].教育信息技术,2011(8):1.

[17]潘丽英, 李权.“互联网+”在体育运动产业中的应用[J]. 体育科学研究,2017,21(3):26-32.

[18]白丽,孙晨晨.互联网时代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J]. 体育学刊,2016,23(4):63-67.

[19]陈福运,布特.“互联网+”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7,39(1):22-26.

[20]刘芳梅.家庭体育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理论机制[J]. 体育科技,2018(1):37-40.

[21]Gackenbach J. 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 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M].Academic Press,2007:210-212.

[22]Morahan-Martin J,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0,16(1):13-29.

[23]盖华聪,程云波.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的可行性分析[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6-118.

[24]杨树红,郭正茂,杨剑.盘点与梳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运动干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3):85-89.

[25]朱风书, 颜军, 陈爱国. 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39-141.

[26]邓远琪.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J]. 职教论坛,2014(35):35-38.

[27]刘映海. 体育干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6):483-488.

猜你喜欢

图谱体育产业体育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文化“走出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2001-2020)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体育产业之篮球
图表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最精确人类大脑图谱出炉
我们的“体育梦”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