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视野下学生利益诉求引导机制研究

2019-11-26高燕林周曦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

高燕林 周曦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利益诉求引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本着以高校学生利益诉求引导机制的价值分析为切入点,在厘清高职院校学生利益诉求现状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视野下学生利益诉求引导机制,构筑有效服务系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学生利益诉求;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9)10-0054-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10.009

现代职业教育十分注重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应该更开放,更加尊重学生的利益诉求。在社会“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背景下,过去以学生奖惩为手段的学生管理方式在现实的冲击下日趋脆弱,亟待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变行政式为人本式。因此,面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尊重学生利益诉求已经成为高校不得不思考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高校学生利益诉求引导机制的价值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日益加强,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结合新形势下学生特点,探索有效的学生利益诉求引导机制十分必要。

(一)引导学生利益诉求是面对网络传媒时代的必然选择

网络传媒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学生利益诉求和各种不满情绪容易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途径传播,而且不易堵、不易控。因此,只有了解、关注、及時回应学生利益诉求,减少群体性负面情绪扩散,才能有效保证学校美誉度,减少学生对学校负面情绪蔓延。学生利益诉求、特别是学生群体性利益诉求是关系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舆情监控机制、建立舆情反馈体系、建立舆情应对措施,才能真正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才能确保学校在未来更趋激烈的职业教育竞争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二)引导学生利益诉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改革热潮之中,广东高等教育已进入综合改革时期。在此背景下,引导学生利益诉求是建设示范性院校的组织保证。在示范性院校建设过程中,保证广大学生的向心力、增强学生爱校、荣校的意识,必须关切和回应学生利益诉求。

(三)引导学生利益诉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首次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要求。高校校园作为一个真实的小型社会,高校要确保学生在这个“小社会”“大群体”中,本着“尊重学生自由、给予学生平等地位” 的理念,让学生有序反映利益诉求、有效解决利益诉求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落地”的内在要求。而在高校日常事务管理中,也必须激发学生群体活力,通过引导高校学生利益诉求,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四)引导学生利益诉求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创新载体

美国学者詹姆斯·尤尼斯(James Younise)在探讨学生道德活动中培养社会所期望的良好品德的机制问题时发现,正面系统的理论教育、灌输教育的作用正逐渐减弱,而实践教育、渗透式教育等新型教育形式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对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以积极正确的利益诉求理念引导大学生意识倾向,以重要节庆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为契机,开拓高校学生利益诉求的新载体和开展学生利益诉求主体性活动。将学生利益诉求寓于教育活动中,教育学生自治、带领学生自律、引导学生反馈利益诉求,正是让学生在校园体验现代政治文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洗礼的有效载体,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创新载体,能够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五)引导学生利益诉求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生动体现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全部工作要求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开展工作,尊重群众的利益诉求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日常教育管理中,重视和关注学生利益诉求,正确引导学生利益诉求也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二、现代职业:学生利益诉求引导的理论视角

(一)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多元,要求审视学生利益诉求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录取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在“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背景下,出现全国统一高考、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对口升学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技能拔尖人才面试招生等招生录取形式。因此,现代职业教育的学生来源成分更多样、更复杂,面对学生来源成分多样性的现实情况,这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学生利益诉求。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也更加多样和复杂,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2014年,学校启动自主招生三二分段,将实现中高职三二对接招生录取,学校首次接收中职学生,其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管理思维都受到了新形势的挑战和检验。因此,研究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动态,审视学生利益诉求,从而做好新群体的服务管理是必要而迫切的。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要求分析学生利益诉求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指就一、二、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调整三者间比例,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提高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推进作用。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改变依靠低附加值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进而实现经济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过渡,由外延式经济增长向内涵式转变。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要求高职院校培养更高层次、技能型人才,这势必引起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生产对接的大背景下,过去停留在参观学习层面的“工学结合”将真正深化,特别是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以及鼓励中外合作的开放式社会思潮的涌入,对传统“管教型”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学生生活领域更广阔,学生接触面更丰富,使他们在利益诉求方面必然多元化、社会化。分析学生群体性利益诉求,从而探寻新规律成为高职院校必然面对的课题。

(三)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灵活,要求关注学生利益诉求

现代职业教育的学校办学形式更灵活,要求关注学生利益诉求。从办学性质来看,可以分为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从办学层次来看,有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有本科层次的高等学校涵盖部分高职专业。在国家探索和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等做法,使现代职业教育办学形式、资金来源更加灵活,必然导致高职院校在管理模式上发生深刻的划时代变化,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更突出,必然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利益诉求。

(四)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标准,要求回应学生利益诉求

较之于“双一流”大学,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社会使命呈现出一定差异。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评价主要集中于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民族创新等工作,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综合能力,以争取更靠前的排名位置。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学校发展动力更强劲前提下,要求回应学生利益诉求。在国家将“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加强督导评估”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既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一轮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职业院校发展的势头、特别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必将更加明显和强劲,能否真正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服务成为高职院校迎接新一轮机遇和挑战的核心竞争力,而回应学生利益诉求是提供高水平、高质量高等教育服务的逻辑必然。在这样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必将更加注重学生利益诉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良好软环境。

三、高職院校学生利益诉求引导的现状

(一)学生组织功能薄弱,利益诉求效果不明显

当前,我国高校已经成立较为完善的学生组织,如学校层面团学委员会、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二级学院(系)团总支、学生会分会,班级层面各团支部、班委。然而,我国学生组织由于属性和定位,制约了其功能发挥。高校学生组织是基于兴趣和价值的校园共同体,经有关部门批准,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并非独立的学生利益代表机构。高校学生组织人员架构和组织制度建设容易受到大学行政权力的影响,成为学校行政权力的拓展和延伸,成为学生行政权力的“发声器”和“代言人”。

目前高校学生组织功能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组织管理体制,学校层面学生组织是在学校团委领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通常校级层面团学委员会秘书长和学生会指导老师由学校团委老师担任,二级学院(系)团总支、学生分会指导老师则由辅导员担任。因此,从管理层和权利分属来看,学生组织似乎拥有监督权和建议权,但在实际运行中,学生组织则演变成行政管治功能,成为传达上级和学校精神的传达者[1],很难成为广大学生利益的反馈者。二是教育管理者对高校学生组织功能上认识误区的外部因素。高校管理者对学生组织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组织日益活跃和壮大的现象,没有正确认识学生组织在学校整体发展的作用和地位。从资源来源上看,学生组织获得经费受到限制,学生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学校学生活动经费的支持。因此,学生组织为了自身的发展,无法完全站在学生立场反馈学生利益诉求。三是高校学生组织自身特性产生的内部问题。这表现在学生组织活动总令人感觉不够“高大上”,活动内容不够丰富,而且互动性也较差。从制度上看,尽管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团、学代表制度,定期召开了团、学代会。但从实际功能来看,团、学代会的召开变成了选拔团、学委员会主席和委员,团、学代会上的议程和提案则变成在大会上宣读、表决而已。

(二)学生利益诉求引导欠佳,利益诉求表达失范

学生利益诉求在实际管理中难以得到高度重视。学校教育管理者对于学生利益诉求也缺乏正确引导,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享有的利益诉求权利和通过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式来表达利益诉求,最终导致学生权益观出现“错位”和“越位”[2]。所谓“缺位”是指大学生维护自我权利意识整体上有所提高,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但尚未形成科学的学生权益观,对大学生利益诉求享有的合法权利和履行的责任义务不相吻合。“越位”是指部分大学生采取不切当方式过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违反了《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规中学生参与管理的义务和权利,从而损害了公众集体的声誉,更谈不上维护自身利益诉求。

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初步形成,但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具有普通大学生的共性,又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个体,是特殊性和复杂性的结合体。加之学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薄弱,容易受到西方快餐文化、各种不良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误导。当学生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时,缺乏理性思考,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薄弱,不能平衡学生利益诉求的权利和义务,损害了公共集体和他人利益,甚至可能扰乱公共秩序,触犯了法律法规。又如大学生在食堂就餐时,因食堂就餐环境或卫生问题,维权意识过于“奔放”,出现极端维权,通过各种网络媒介传播,发布不切当言论。又如某学校因学生宿舍调整,学生对实际情况不了解,通过串联表达方式,对学校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学生本可以采取合理方式,通过切当途径,合理、合规、合法表达学生利益诉求,但因为学校对学生利益诉求缺乏正确引导,最终损害了公共集体利益,更谈不上维护和保障学生利益诉求。

(三)学生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善,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

据调研显示,部分高校学生利益诉求等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有的高校尚未建立学生利益诉求制度,行政化色彩浓厚。当前,学生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加之学生利益诉求的时效性和紧迫性,这一现实与学生利益诉求的发展需要不吻合。由于学生利益诉求机制的缺失或不完善,学生利益诉求的人员配备、工作职责、诉求渠道、组织架构等不能配备到位,导致学生个人或群体利益反馈得不到有效反馈。部分高校由于忽视了学生利益诉求的现实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生利益诉求认识不够全面,仅仅把学生利益诉求工作停留在制订学生违纪处分申述等工作上。学生利益诉求的不重视和诉求渠道缺失或不完善,进一步窄化了学生利益诉求的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角色,学生相关利益诉求无法得到保障。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高校学生利益诉求管理体制无法对学生利益诉求给予回应,学生在表达利益诉求时没办法找到相关负责部门。尽管部分高校设置了受理部门,但由于缺乏明确责任分工,无法保障受理时间,使得学生利益诉求无反馈也不处理。此外,由于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较为复杂,学生行政职能等级层次纷繁多样。严格的学生管理等级、单一纵向的诉求封闭渠道、不同部门之间缺乏联动机制,容易出现互相推诿、各自为政,使得学生利于诉求流于形式,从而对高校学生和学校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四、学生利益诉求引导机制的创新思路

学生是高等学校重要利益者,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取向,显然要坚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府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把高校学生作为高校善治的重要参与者,把学生和学生发展需要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出发点,重视和探索学生利益诉求引导机制。

(一)强化学生组织功能,保障学生组织执行力

大学存在错综复杂、多元化、多角色化关系,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是大学善治不得不考虑的前提。西方大学重视学生利益诉求,学生组织的自主权和活动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学生组织成为学校治理的重要组织和参与者。早在1966年,美国大学治理董事会联盟(AGB)、美国教育理事会(ACE)和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AAUP)联合发表了《大学治理宣言》,提出了共同治理理念。此后,美国各高校纷纷成立学生评议会,代表高校广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决策过程,特别是涉及学生利益相关事宜,协同高校其他利益相关者沟通、交流、决策[3]。

如何为强化学生利益诉求引导,如何确保学生利益诉求的自主权,创建一种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是高校管理者应共同关注、努力的工作目标。我们应借鉴西方高校学生组织建设经验,增强高校学生组织功能,转变学校在学生组织的角色,激活学生在利益诉求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扮演的只是协助与支持角色。一是明确学生组织在学校的地位和角色。通过教育法规、学校章程和学校规章制度等,保障学生组织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利,赋予学生组织反馈和表达学生利益诉求事宜的相关权利。学校重大改革事项中,特别是与学生利益相关的,需提交学生代表大会审议。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探索改变学生会的隶属关系,使学生会由原来接受团委领导转变成由学校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减少学生利益诉求的表达层级;在涉及学生重大利益诉求的事项中,学生会可以直接向学校党政联席会或学校分管学生事务的党委副書记直接反馈。二是培育学生组织干部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团组织《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以团、学代会为契机,修订学生会章程、学生干部管理办法及学生干部考核细则等,规范并完善团学组织架构及学生干部人数选拔和考核;成立校际层面的学生权益维护中心、学生事务仲裁委员会等机构。提高学生参与各项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参与事务管理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全面激发和履行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提高青年四项基本职能,切实增强学生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学生组织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二)生成利益诉求引领机制,强化思想教育

高等学校要探索吻合学校实际、学生特性的利益诉求生成机制,引导学生采取合理、合法的方法、手段和路径表达利益诉求。生成利益诉求机制要求学校要结合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转变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法,探索学生利益诉求机制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利益诉求机制运行模式,自觉生成合理、合规、合法的利益诉求。

一是强化学生利益诉求教育机制。高等学校要加大学生利益诉求相关法律教育制度,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育大学生科学的法制思维、强烈的法制意识和崇高的法制信仰,形成“法律至上”的思维模式[4]。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人才素质的重要保障,并且承担着强化学生法制教育的重任,是国家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高校要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培养学生“权责统一”理念的重要载体。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探索以学生自主演讲为授课方式,使学生明确在享受学生利益诉求的基本权利上,还要勇于承担对应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育大学生集体观点和大局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生成学生利益诉求引领机制。高等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理解和宽容学生利益诉求,发挥大学生群体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重点关注弱势学生的利益诉求。为此,高等学校要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引领,发挥学生利益诉求的引领促进作用。让大学生在理性认识自身利益诉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利益诉求和学校整体发展,增强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以影响劳动学生增加守法意识,发挥学校、二级学院(系)、班级等不同维度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构筑有效服务系统,拓宽利益表达渠道

早在上个世纪,学生申述制度开始由西方引入我国学生管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1条指出:“高等学校要健全和完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组织形式,为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然而在实际发展中,由于缺乏保障制度,使学生利于诉求流于形式。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强化学校党委领导责任。学校党委、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利益诉求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学生利益诉求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为此,高校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副书记副校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处室和二级学院(系)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大学生利益诉求领导小组,为学生利益诉求表达和反馈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制度化形式制订和完善学生利益诉求法律法规和学校层面的表达形式,如学生代表大会、校长信箱、领导接待日等。同时重视和创新网络媒介等非制度化表达。

二是构建党政协同共管诉求格局。高等学校要改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将学生利益诉求引导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注重创新学生利益诉求的形式和载体,凸显大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形成学校党委、教学、学工、行政、后勤等多部门党政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诉求格局,协同奋进,聚精进之力;构建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利益诉求引导机制,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学生利益诉求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动员各个部门协同演奏好学生利益诉求的大乐章。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学生利益诉求引导机制,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

三是建构新媒介素养,“知行合一”理性参与。良好的政治认知是学生利益诉求表达的关键,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的政治认知与其媒介素养密不可分。社交媒体信息海量碎片化、真假混杂,网络谣言增加了媒介内容判断的难度。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入社交网络,蚕食大学生群体的政治文化。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从认知和践行两个维度,积极建构起辩证与批判的新媒介素养。培养大学生更加理性、全面、积极、创造性地表达利益诉求,有助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角色的准确定位。大学生网络和现实生活的角色有差异,高校要将线上、线下利益诉求渠道同步化。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设和拓展学生利益诉求网站、百度贴吧、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表达渠道,在现实生活中参与学生利益诉求表达,可以选择向学校管理者建议,合适途径参与,通过多种媒介了解观看学生利益诉求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通过政治体验或修身养性活动,帮助大学生强化新媒介素养同时,培养冷静思考、心态平和、“知行合”的学生利益诉求表达。

参考文献:

[1]胡敏.大学善治视野下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构[J].高教探索,2015(10):16-19.

[2]卢志米.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探析地方高校学生利益诉求机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0):109-112.

[3]于杨.美国大学学生评议会制度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4(3):73-81.

[4]梁迎春,路正南,赵爱杰.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5(17):51-52.

(责任编辑:刘爽)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础与改革重点
普通本科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外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运用
谈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对新形势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