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小说原文字词删改的不足
2019-11-26柏飞
柏飞
【摘 要】教材编写者对原文进行删改的初衷是好的,但过犹不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改变了原来文章的意思,有的内容减弱了原文的精彩之处,有时也一不小心形成了新的语病,真可谓用力过猛。笔者认为,教材编写事关重大,书中的每一处内容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材编写者应抱着高度的责任感对原文的每个细节之处加以修改,从字词句段入手,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能忽视。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教材的编写者对原文的字词删改还是有不合理的地方。
【关键词】原文;字词删改;不足
一、字形调整价值不大
(一)“唯一”和“惟一
如《看不见的珍藏》:
原文:现在可是没法出去散步了,那他剩下的唯一的乐趣就是他的藏画了。
选文:现在可是没法出去散步了,那他剩下的惟一的乐趣就是他的藏画了。
再如《交叉小径的花园》:
原文:我在电话簿上查到了那个唯一能够帮助我传递情报的人的名字。
选文:我在电话簿上查到了那个惟一能够帮助我传递情报的人的名字。
两处都把“唯一”调整成了“惟一,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这样解释:“唯一”等同“惟一”,因为“唯”与“惟”都包含“独、只有”的意思,所以根本就没有修改的必要。教材编写者在对这组词语的删改中使用了统一的标准,在《语文选修·短篇小说选读》中其余的地方也出现了相同的修改。
(二)“作”和“做”
如《看不见的珍藏》:
原文:把古埃齐诺的素描看作是几张一百法郎钞票的化身。
选文:把古埃齐诺的素描看做是几张一百法郎钞票的化身。
教材编写者在对“作”和“做”进行处理时,把它们当作不同的意思来进行处理,但是《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已经明确“看作”的意思等同于“看做”,指“当作”,所以此处的词语根本不需要修改,纯属多此一举。
(三)“寒碜”和“寒伧”
如《看不见的珍藏》:
原文:我立刻跳上火车,径直前往一个在萨克逊比比皆是的寒伧不堪的外省小城去。
选文:我立刻跳上火车,径直前往一个在萨克逊比比皆是的寒碜不堪的外省小城去。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指出两个字的写法都可以,都是难看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外省小城破败不堪,经济水平欠佳。所以此处的调整,笔者认为教材的编写者在对这两个词语意思的理解上有误。
(四)“无税可交”和“无税可缴”
如《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原文:也许他自封为司法长官………可是我在杰弗森无税可交。
选文:也许他自封为司法长官………可是我在杰弗森无税可缴。
在我们的生活中,“交税”和“缴税”两个词语都在使用,它们的区别如下:“缴税”指的是国家对纳税人强制性的要求,而“交税”是纳税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好公民,主动积极地完成公民应尽的义务。原文讲述了艾米丽的悲剧命运,尽管她是社会的好公民,主动积极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但是在文明社会的进程中却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笔者认为此处的修改反而削弱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二、双音节词语的调整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
在我们的语言交际中,习惯用双音节词语,即用两个音节合成一个词语来表达。在对原文进行删改时,编者却打破语言的传统使用习惯,把双音节词语换成了单音节词语。
如《伊豆的舞女》:
原文:我不知道海面什么时候昏沉下来。网代和热海已经闪耀着灯光。
选文:我不知道海面什么时候昏沉下来。网代和热海已经耀着灯光。
对比两处会发现教材的编写者把原文中的“闪耀”改成了“耀”,意思虽然都指猛烈的光線的照耀。但是从我们的语言表达习惯来看,更习惯用双音节词语,而且双音节词语的词根的位置基本上不能随意调整。原意是讲“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完全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变化,直到海面上的灯光到处闪烁,才意识到肚子饿了。对于这处内容的调整,笔者认为还有待商榷。
三、副词的调整削弱情感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副词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强调程度或范围。编者对原文中的一些副词也作了稍许调整。
如《万事通》:
原文:他满有把握,认为你也一定是愿意见他的,就和他愿意见你一样。
选文:他蛮有把握,认为你也一定是愿意见他的,就和他愿意见你一样。
虽然“满”和“蛮”都是程度副词,但是两者的程度并不一样,“满”的程度要深于“蛮”。“满有把握”指的是很满意,“蛮有把握”表示还是有些信心的。其实原文中的“满有把握”更加契合柯拉达先生的自恋与种族的优越感。但是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对原文中的这一副词加以调整,笔者认为是从教材的使用范围出发,有人认为“蛮”这个词语在南方人的生活中更为常见,而“满”这个词语北方人习惯使用,在江苏地区更常见的是“蛮有把握”。但是随着语言交流慢慢的趋于交叉融合,在我们的文学作品和日程生活中这种地域的差别已经不是十分清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笔者认为此处的调整需要从语言的实际运用出发,教材的编写者在进行处理时需要谨慎。
经过前面所作的比较分析,笔者用实实在在的例子告诉大家,教材编写者对原文进行删改时所体现出的合理性,值得肯定。教科书的选文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编者能精益求精,给学生编写出完美无瑕的教科书。所以,我们在了解教材编者对课文的删改原因这一基础上,还应立足学生的实际水平,切忌矫枉过正。
【参考文献】
[1][奥]斯·茨威格,张玉书译.斯·茨威格小说选[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
[2]丁帆,杨九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短篇小说选读[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