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中考题展开的复习
2019-11-26吴秋月
吴秋月
摘 要:笔者以2018年山东滨州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第19题为问题背景,在指导解题的过程中,展开了中考的一堂复习课.
关键词:中考;问题;猜想;思路;评析
中考数学的复习课上不但要把脉、确诊,还要导引、疏通,如何提升复习课的效率,让复习成效最大化,成为每一位一线初中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背景
2018年山东滨州初中毕业考数学试卷第19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2,BC=4,点E、F分别在BC、CD上,若AE=
这是一道矩形中的综合题.看似求线段长,可学生在初解此题时却感到无从下手.求线段的常规方法,无外非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函数等,为何有着一身力却无用武之地?如何“搭桥牵线”成为解决此题的关键.
因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多样,涉及到的知识多,为此笔者借此题展开了一节复习课.
二、复习简析
(一)探究过程
将问题中的已知条件结合图形,发现图形有三个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求出线段BE长,再得出EC长,但对于求AF的长有用吗?再看看已知条件,其中“∠EAF=45°”,会想到什么?等腰三角形?特殊角三角函数?
探究1:观察图形,整体、局部寻突破.
问题:观察图形,矩形被几条线段分割出哪些图形?
猜想:矩形的面积可求吗?能利用面积法找出一个代数恒等式吗?
评析:在分析问题时,先将已知量与未知量标注在图形中,观察图形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利用面积法找到带有未知量的代数恒等式.
探究2:构出一线三直角,全等、相似来帮忙.
问题:由“∠EAF=45°”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怎么做?
猜想:过点F构造一个直角?
解得 ,而后用勾股定理求AF.
评析:构造“一线三直角”模型并渗透构造法,培养学生的“无中生有”创造力.
探究3:手拉手来旋转,全等呈现问题解.
问题:已知“∠EAF=45°”还能联想到什么?
猜想:原图中∠BAD=90°,∠EAF=45°,∠BAE+∠FAD=45°,可以将∠BAE与∠FAD这两个角拼在一起吗?
解得 ,最后用勾股定理求AF.
评析:借助旋转,将两个共端点、不相邻、和为45°的角拼在一成后,即可收获两对全等三角形,再通过“桥梁”——过E点作NM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问题迎刃而解.
探究4:借助直角坐标系,由数释形求线段.
问题:原图若是建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能解吗?
猜想:求出线段AF的解析式?
思路:以B为原点,以BC所在直线为x轴,以BA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过E作EG⊥AE交AF于G点,过G作GH⊥BC于H,如图5,先证△AE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评析: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从而为形定位、定量.
探究5:问题:此题还有其他构造相似的方法吗?可以構造子母形相似吗?
(二)复习反思
本节复习课的设计是以问题为中心,结合农村校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尝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最后还留个伏笔,让学生再探讨“未尽”.
中国特级教师任勇老师提出数学解题的四个观点:解需有法,解无定法;大法必熟,小法须活;“通法”深刻,“特法”灵活;了解多法,精于一法.
笔者也深有感悟,一道数学题,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解法.与其在浩如烟海的数学题中挣扎,不如在一道题中寻求多种解法,实现会一题会一类题.特别在复习课上,如果能抓住一道题,借题发挥,或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或一题多用,帮助学生全方面的复习学过的数学知识、定理,促进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从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敢问中考复习路在何方?借题发挥试试看!
参考文献:
[1]任勇.数学学习指导与教学艺术[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