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写作中英语思维训练策略
2019-11-26黎云娟
【摘要】随着近几年教学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就高中英语教学而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如何在当前的应试教学环境中实现高素质的教学理念,在写作理念上实现转变与改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需要教师转变写作教学理念,重新确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并且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摆脱“中式英语”的困扰。在课余时间,还要强化学生的范文写作训练,让学生不断加强自己的词汇积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培养英语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写出更出彩的英语作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英语思维
【作者简介】黎云娟,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
对于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工作,可以说是英语教学工作的一项重点。对于高中教师来讲,要想更好地开展写作教学工作,需要通过树立明确正确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写作这一门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能力,从而找到适合提升自身写作能力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查漏补缺,提高教师写作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而不是一味地盲目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思维的训练,这样是不利于学生提升英语写作水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加强思维锻炼
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培养绝对不能忽视。对于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培养,其实说到底就是能够让学生对写作这件事情拥有自主性、主动性。所以,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渲染课堂氛围,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或者是通过让学生参加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例如,老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喜欢听的一些歌曲,选取一些英文歌作为课前预热,渲染课堂气氛;每月可以由几个同年级不同的班级通过利用各班的班费举办英文作文写作大赛,让每班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对于年级前十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奖励的方式来调动学生们学习写作的热情。或者也可以让班级学生参加一些省市级的英语作文大赛,通过参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思考,加强阅读训练
对于学生来讲,当前影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的,是汉语的说话方式。由于中西方在讲话时语言语法构成的不同,因此,在中国许多学生在讲英语时,大多都是中式英语。例如,在讲“你去哪里了?”在英语里应该是“Where did you go?”由此可見,中西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在面对中西语言差异时,需要让学生在平常的时间里加强英语阅读训练,培养自己的语感。可以阅读一些英文报刊或杂志等,来学习地道的英文的表达方式,了解英文的文化内涵,锻炼英语思维方式。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阅读训练,还需要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勤加思考,注意避免因为汉语的思维方式而造成的语法错误,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
三、强化范文写作训练,加强词汇积累
正所谓“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要想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需要强化学生的范文写作训练,让学生养成习惯,从而才能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而且,对于学生来讲,强化英语范文写作的过程也是强化学生英语思维训练的过程,在英语范文里,许多经典的句式和句型都是学生在写作时非常实用的。例如,“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n my opinion...”等都是学生在作文写作时抒发自己见解时常用的句式。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词汇的基础上构成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词汇,是很难传情达意的。因此对于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来讲,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升的基础,还是要加强词汇积累,词汇积累的数量决定了学生的作文的出彩程度。因为在英语单词当中,有许多单词是一义多词的,如果在写作中能够适当地用一些高级词汇,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准就会再上一个层次。例如,“solve”是“解决”的意思,如果替换为“cope with”,“——Can you solve the problem?”“——Can you cope with the problem?”那么很明显“cope with”就是一个高级词汇。
综上所言,在高中阶段要想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需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在写作中还要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加强思维锻炼和阅读训练,增强学生的语感,从而克服中式英语这一弊端;在加强学生写作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于词汇的积累,重视词汇教学。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多进行范文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通过锻炼英语思维能力,来提升自身的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家容.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英语教师,2018 (06):101.
[2]张彬.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