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9-11-26陈松潇
陈松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有效教学。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新课改下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研究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分配实验兴趣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拥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总结实验现象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多呈现“权威——服从”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在占了绝对的主动,而学生却处于被动的位置,即便有发言机会,也是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缺乏自主意识,阻碍学生思维的拓展,更甚者绝大多数学生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不利于教学方案的設计和实施。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布置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在小组内,学生没有心理负担,不必担心出错出丑,于是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碰撞,长短互补,不但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合理分配有限的课堂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学习小组,重新组织学习内容,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教师也要放低姿态,融入到学生之间,聆听学生的心声,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来解释。而学习化学的较终目的就是应用,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实感受化学反应,掌握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达到真正应用在生活中。例如,“铁钉生锈”是在生活中常见被大家所熟知的一种现象,但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呢?或者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生锈?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来解决,首先分析生锈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总结化学原理,通过对原理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及时为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完成实验,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多媒体整合教学方式,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是较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与探究活动。多媒体是一种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以后,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保护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例如,在初中化学知识中存在三个关键点,即:重点、难点、弱点,如果教师对这三点内容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化学的兴趣感。此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无形为有形、变无声为有声,有效补充课本信息,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和弱点。
四、避免传统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一味将书中的公式和例题按照教师自己的思维模式给学生讲解,学生们只能按照这种思路来解题,这就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课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弊端,学生不一定可以吸收和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或者有着自己的思维模式,难以理解老师的想法,被动的接受这些,会使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降低,使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生成性教学不同,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指导,尊重学生的想法,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与化学没有距离感,进入到深层的理解,牢记化学知识。这要求教师时刻谨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多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总结收获,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化学这门实验性课程。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科特征,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课程,也就是说书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例如,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实验室制作氧气的方程式:和。如果教师只为学生讲解化学公式,要求其背诵,学生会难以理解其中的道理,使学习变得困难。建议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验室,根据这两个方程式进行制作氧气的实验,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写实验笔记,记录自己看到的现象,自己对方程式的理解等,教师可以对其实验笔记进行纠正和指导。如条件不够还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实验的视频,为学生播放。只有避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看到实验发生在自己的眼前,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地了解,才能记得更牢固。这便是生成性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的去研究学生和教学内容为高效教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