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

2019-11-26邛古阿诗韵林禹诚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东盟制约因素发展

邛古阿诗韵 林禹诚

【摘 要】 东盟成立至今发展几经波折,仔细研究东盟发展史可知域外大国的政策变化一直是东盟发展的推手,美国政策转变、日本的利益需求,以及中国的崛起,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迫使东盟各国的进一步加深合作程度,推动东盟的发展。而东盟内部各国存在的问题一直制约着东盟的发展,根深蒂固的家族政治;不彻底的民主化运动;落后的经济现状,注定东盟的发展将会受到波折。

【关键词】 东盟;发展;推动因素;制约因素

东盟成立至今已有半个世纪,在区域合作的许多领域中运用其独特的“东盟方式”展现了巨大的优势。但是,仔细分析东盟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东盟的合作路程是被动且缓慢,尤其与欧盟比较,这种缓慢和低层次显得尤为突出。东盟发展的制约和推动因素究竟是什么?是否能通过分析域内外各因素与东盟发展的相关性来找出制约东盟发展的因素?

一、域外大国的政策与东盟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美国的政策支持

自奥巴马就任总统后,便推出了“重返亚太”政策,意图通过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掌控,以此抵消日本、中国等国家在亚太地区逐渐攀升的影响力。美国先后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亚峰会。在此基础上,美国还宣称对亚太地区的军事投入也将增加。不仅是规模上的增加,在质量上也会有所提升,改变了美国原有相对比较平衡的投入比例。 无论是美国的“重返亚太”;还是“亚太再平衡战略”;还是如今特朗普推行的“印太战略”这都意味着美国开始改变自己的方式对东南亚以及亚太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介入。2016年东盟国家领导人和美国领导人在美国举行了一个重大的会议,这一会议的举办显示了美国对东盟各国的重视,美国渴望得到东盟在该地区为其敞开大门,没有东盟的支持与配合美国无法介入、无法真正的实现重返。美国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实质上也促进了东盟的整体发展,所以美国的政策支持与东盟的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

2、日本的经济动员

2006年安倍晋三上台,开始开展他的“自由与繁荣之弧”的外交,即:“从东南亚经由中亚到中欧及东欧,连成一条弧线包围着欧亚大陆,支持拥有与日本“相同价值观” 的国家,被广泛解读为“围堵中国”的政策。 [1]日本为东盟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同时通过大力扶持加工制造业,联合泰国、印尼本土企业加快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开发。日本在缅甸也加大了资金投入,与菲律宾在双边合作中也取得一致,尤其是在海上安全领域。其次日本的发展需要依靠东南亚的资源,东南亚地区不仅是日本重要的海外市场,同时也是日本海上运输的要道。因此一直以来东盟都是日本主要的合作伙伴,在日本的战略布局里东盟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东盟进行的经济动员无论对日本还是东盟来说,都是具有双向性的,东盟各国在日本哪里得到资金、贷款和技术,东盟各国可以为日本提供劳动力、市场以及一些原料。无论在什么时代,日本依旧是一个具有野心的国家,它从未放弃过在世界舞台上的角逐。它未来任何的举动和政策都是为日本想成为政治、经济大国做的准备。因此日本和东盟他们实质是在各自索取中共同发展,日本的经济政策与东盟的发展也很自然的呈现着正相关关系。

3、中国的发展

自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不止一次地提出了與东盟国家深化海上合作进程的愿景,利用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妥善利用丝路基金,去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上合作关系,将东盟整体拉入“海上丝绸之路”这艘航空母舰中。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国需要为自身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而南海地区首当其冲成为新时期的战略要地。通过增强中国-东盟之间的海上交流,最终实现南海地区的长治久安。“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条横跨两大洋的经济通道,能够为中国、沿岸地区、经济辐射地区带来经济增长的活力,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欧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一带一路”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与东盟关系多维度的发展。所以中国的发展与东盟的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

二、东盟国家内部与东盟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东盟的几次扩张之后,伴随着猜疑和合作东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地区经济合作和共同体建设上,各国的非政府组织,各国的民众与东盟的相关性增加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是东盟各国所几十年来所追求的状态,而不断涌现的新难题为东盟机构的发展制造了重重困难。

1、区域内经济落后

东盟各国在独立前基本都遭遇了西方各国的殖民统治,这一历史因素导致了东盟各国产生不安全感,继而延伸出一种民族主义。东盟各国在独立后,在渴望得到国际认同的同时,也尽力希望摆脱西方国家对经济和政治的控制,因此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去控制和预防他国的控制。但是由于东盟各国经济基础和公众设施的水平较低,想要发展独立自主的经济模式还较为困难,再加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极大的增加了东盟各国的压力。

2、区域内权力结构的变化

中日韩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为东亚地区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后期之秀和老牌发达国家国家经过一轮“弯道超车”后,东亚局势骤变。小摩擦伴随着一些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的崛起改变了权力结构,也影响着东盟国家对新宿主的选择。从大方向来看,中日韩已然成为亚洲甚至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了,东盟如果不加入到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会错过黄金发展时机。从眼前利益看,东盟丰富的物产资源和人口市场,成为中日争夺的对象。但是东盟内部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行动,各国仍旧我行我素利益至上。在权利结构变化的时期东盟可以抓住空隙,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优势取长补短,优化资源配置,高效发展自身经济,这也将是东盟的机会。因此域内权力结构的变化也与东盟的发展呈现的是相互关系。

3、家族政治仍占主导

众所周知,在东南亚国家中家族政治盛行,各国国家都有其代表性家族,有些家族富可敌国,有些家族权倾一方。虽然目前家族政治仍是东南亚国家政治的主流,但是民主之风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政治精英”垄断的地区决策。在民主化的浪潮中,首先得利的是印尼和菲律宾的国家议会获得了一部分外交事务的处理权力,议会作为西方民主的代名词象征着民主与平等,证明议会在东盟各国乃至东盟整体决策中的作用增强,《东盟宪章》的制定和通过已经反映了议会的这一影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东盟各国的政治依旧是家族政治模式集团政治,决策者仍是少数利益团体的代表,而非广大国民。所以每当在东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国掌权的家族就开始谋算,所谓的发展是否能带来更多的利益,是否能为家族带来更多的权力岗位,是否能为自己的连任和选举带来噱头。有时“东盟”、“发展”仅仅是某一国执政家族用来转移国内矛盾和赢得选举的砝码而已。“议会外交”有名无实,背负着太多人的幻想,诸如监督东盟的决策和行为;开拓新的东盟大议会;丰富东盟预防性外交等等。殊不知民主的背后是个人利益和小团体思维的决策层,所谓的新方法、新概念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不彻底的民主和家族政治注定不能为东盟带来实质性的发展,家族政治与东盟的发展呈现负相关关系。

三、小结

新世纪以来,在东南亚地区进行的大国博弈越来越激烈,而东盟在此区域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大国都以本国利益为先考虑,发挥自身优势加紧与东盟进行关系重构。其中美国以其战略为出发点在保持原有军事援助过的同时,大力进行资金投入,进行“在平衡”;而日本一直在东盟贯穿着它的经济政策,试图通过经济渗透达到价值观渗透的最终目的;中国则因为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开始越来越重视与周边邻国以及组织的关系,试图构建稳固的周边安全网络以及扩大更多的海外市场,中国与东盟在经贸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他们的政策或者说是战略的改变都在直接的刺激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东盟机制的不断完善。域外大国这一因素对东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着激励作用的。但是东盟由于内部结构以及“东盟方式”的制约,使得它还不能像欧盟一样的制度化、组织化。东盟各国由于历史因素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各国的民族主义等种种问题,一直都是横在东盟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使得东盟进度缓慢。

【注 释】

[1] 陈言.安倍再造“自由与繁荣之弧” 日本重走“围堵中国”之路[J].中国经济周刊,2013.04.78-79.

【参考文献】

[1] 王敏. 中国崛起视角下的权力变迁与东亚安全架构[D].山东大学,2012.

[2] 王箫轲,张慧智.大国竞争与中国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J].东南亚研究,2015(01)27-32.

[3] 吕余生.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J].学术论坛,2013.36(12)29-35.

【作者简介】

邛古阿诗韵(1994.12—)女,藏族,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猜你喜欢

东盟制约因素发展
区域发展篇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