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的英美文学翻译
2019-11-26刘明洋
刘明洋
文学是特定民族与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集中展现特定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史,凝结着一个群体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因此文学实际上是我们深刻了解特定民族与国家文化内涵的窗口,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而文学翻译就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和依托,一定意义上只有不断推动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才能持续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良性交流。就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特别是英语系国家在目前世界整体政治、经济尤其是文化格局中的独特地位,积极推动英美文学翻译是当前我国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这是目前已经取得普遍社会共识的基本命题。众所周知,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简单转化,也不是单纯表达方式层面上的机械变异,而在此基础上更多的是艺术境界和独特审美理念的再现,从而使读者真切感受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而作为一个文学艺术范畴内重要的学科分支,文学翻译特别是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近年来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相关的主题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这些多元化的主题研究大多以阐述和探究英美文学的特点及其翻譯实践技巧为主题,而本文要重点进行评述的是其中的《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研究》一书。
《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研究》一书是2017年6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学术著作,是作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之一种而编写和出版的,全书对于跨文化语境下的英美文学翻译特别是翻译实践进行了专题式的系统研究,在相关核心命题上有作品自身独特的创新点,在众多同类研究作品中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的文本。《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研究》一书的作者是卢春林老师。作为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的专职教师,卢春林老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翻译主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研究》一书是卢春林老师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学术代表作品,凝结着卢老师多年的专题研究成果,是一本在众多同类主题研究成果中卓尔不群的文本,值得相关研究人员和学者认真阅读和积极学习。本书以下行文主要从英美文学翻译的必要性、本著作内部结构、英美文学翻译实践策略等三个方面对《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研究》一书进行系统的剖析和评述。
一、当前优化英美文学翻译的必要性阐述
文学的跨文化翻译是全球化语境下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切实弘扬和丰富本国传统文化,这是最为基本的命题,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构成当前社会语境下我国持续优化英美文学翻译工作必要性的主要元素,以下主要从这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众所周知,英美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英美历史发展的高度凝练和集中展现,如英国文学有自身较为完整的发展脉络,前后经历了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以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整体历史中一大批具体的文学经典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传,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托马斯·马洛礼的《亚瑟王之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纳什的《不幸的旅人》、哈兹里特的《时代的精神》、兰姆的《伊利亚随笔集》等都是享誉世界的文学经典,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我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美国文学由于其人口来源的多元性而导致其文学世界“百花齐放”式的繁荣景象,“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的欧文(1783—1859)依托北美地区早期人口流动的民间传说写成了《见闻札记》一书,书写了美国短篇小说的传奇时代,而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则以美国国内南北战争前期的具体历史为前提,表达了废除奴隶制、实现国家发展的时代心声。对于英美优秀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我国新时期持续强化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一系列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精神养分,集中体现着英美人民对于时代和人性的思考和探索,在全球文学世界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推进英美文学的翻译、引导国人积极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二、《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研究》的内部结构剖析
《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研究》一书立足当前跨文化语境下英美文学翻译这一特定主题,结合英美文学作品的实际特点和固有属性,依托众多经典案例,重点阐述和探讨实践层面上英美文学的翻译策略,提出了系统性的翻译策略体系,在众多同类研究作品中独树一帜。
从整体上而言,《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研究》一书拥有系统的内部结构,全书对英美文学的翻译这一特定命题进行了专题式的系统研究,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相对固定的叙述主题,而各个章节最终都为英美文学翻译这一主题服务。其中的第一章为“英美文学的历史演变”,这部分内容分别对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做了发展历史层面上的追溯,有助于帮助读者从整体上感知和了解英美文学的基本发展概况,时间上基本涵盖了目前学术界可以考察和研究的所有时间段,如美国文学部分作者的笔触涉及1776年美国独立前殖民时期的文学情况,这一定意义上为美国建国后的文学奠定了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继承关系。第二章则为“英美文学思潮”,作者重点从文学思潮、文学思想的视角上系统挖掘和阐述英美文学的发展脉络,这样的研究和审查视角实际上在文学史的研究过程中是常见的,文学思潮相对于传统的文学史而言更加突出特定历史时间段上较为普遍的文学思想,不拘泥于某一个具体作品和文学形象的阐述,基于若干文学作品但实际上又超越了具体的文学作品,这部分内容值得读者认真参阅。在前两章内容的基础上,《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研究》一书的第三章进入到了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范畴,题为“英美文学翻译中的相关知识”,作者重点介绍了英美文学作品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包括一些常见的语言语法表达习惯、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微弱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初步涉及英美文学翻译的相关问题。第四章重点阐述英美文学翻译过程中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它一方面是实践层面上具体翻译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有效推动我国目前英美文学翻译工作的重要路径,只有首先在翻译理论层面上实现特定的突破和发展,英美文学翻译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方面需要相关主题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第五章立足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探讨实践层面上英美文学的翻译策略,这实际上在跨文化翻译体系中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内容,翻译不仅仅是具体国家特定语言的转化,更多的是不同文明之间思维方式的转化,相关人员对于英美国家的思维方式、语言逻辑特点等内容必须有足够的了解,不然只会出现东施效颦的翻译效果。第六章的内容在英美文学翻译过程中是比较核心的内容,为“翻译的可译性限度”,这是实践层面上相关翻译人员必须准确把握的元素,作者从语音语法的可译性限度、修辞手法的可译性限度以及民族文化的可译性限度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三、英美文学翻译的实践策略探究
与《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研究》一书大致相似,一般意义上英美文学翻译相关的专题论文或著作都将翻译策略作为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研究》一书的具体叙述,结合当前我国英美文学翻译的实际情况,当前优化我国英美文学翻译需要从两方面进行突破:一方面要强调英美文学作品的体裁,其中的原因实际上很简单,即诸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的文学体裁具有差异化的语言特点和思维逻辑,只有熟练掌握和理解不同体裁的固有属性,才能保证翻译作品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如在具体翻译话剧、小说等体裁的文学作品时,要始终将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氛围放在首要位置上,这是这类体裁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体现的元素。因为,这在一定意义上是这类文学作品的灵魂,不能保证这个层面上内容的完整性,最终的翻译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英美文学翻译过程中“首先就需要有效分析和研究作品体裁,然后再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来有效翻译”(闫丽颖.海外英语,2018年第8期,第143页)。另一方面,相关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在翻译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整体课程体系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语法知识的传授,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了解语言语法背后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差异化的思维习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翻译教学,这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职业院校英语学科教学得以良好发展的前提。
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研究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宏观的命题,其中涉及的内容是多层次的,同时也是永恒性的命题,相关的学者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主题研究,而在多元化的研究成果中,卢春林老师的《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研究》一书系统性较强,是一本质地优良的学术研究性作品,值得相关研究人员参阅。
(刘海燕/硕士,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