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通市筇竹的保护与利用

2019-11-26白祖云周建鸿赖叶青白祖翠王忠梅

绿色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实现途径保护关系

白祖云 周建鸿 赖叶青 白祖翠 王忠梅

摘要:指出了昭通市天然筇竹资源占全国筇竹总面积的73%,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发挥筇竹资源优势,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产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昭通筇竹现状,分析了保护和利用的筇竹资源的必要性及相互关系,提出了保护与利用中必须坚持保护优先、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筇竹;保护;发展;关系;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104-04

1昭通筇竹资源现状

筇竹,在昭通又称罗汉竹,是我国的特有竹种,昭通市是筇竹的分布中心。筇竹属于小型混生竹类,秆高1.5~7.0m,胸径1.0~2.5cm。昭通市除魯甸、巧家外,其他9个县(区、市)均有分布,分布海拔1150~2500m,其中大关县筇竹面积位居全市第一位。筇竹喜生于温凉潮湿的气候,土壤以黄壤、黄棕壤为主。全市筇竹面积为26261.8hm2。其中:天然筇竹面积为17197hm2,占全国天然筇竹的73%。在大关、永善、彝良、镇雄、盐津、威信、绥江、水富等北部县及昭阳区均有成片分布。全市主要分布在两条线:一是昭通市北部沿大关高桥——木杆——永善细沙——桧溪——盐津——中和——普洱——串丝——绥江关口——罗平——水富二溪——盐井一线。二是昭通市东北部沿盐津柿子坝——彝良小草坝——龙海——镇雄杉树——牛场一线。

2保护与发展筇竹的必要性

2.1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需要

全市有12个林业部门所管理的自然保护区,除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药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巧家马树县级自然保护区外,其它自然保护区均有分布。筇竹是乌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水富铜锣坝、绥江二十四岗、盐津老黎山、白老林、镇雄袁家湾、以那、永善小岩方、五莲峰8个市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之一。因此保护好筇竹资源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2重点公益林保护的需要

昭通全市有国家及省级重点公益林面积638893.33hm2,90%以上天然筇竹分布在国家和省级重点公益林内,筇竹的保护是重点公益林保护的重要内容。

3.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由于筇竹分布范围狭窄,主要分布于昭通8县市和四川屏山、雷波等县,昭通是世界筇竹分布的中心地区。因此,实施筇竹保护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3.4保护林权所有者利益的需要

筇竹在昭通市主要分布于国有林区,基本上划为了国家或省级重点公益林,但由于筇竹笋基本上为纯野生的天然绿色食品,质地好,倍受市场亲睐,大多由周边群众及外地人员无偿采集。因过度采笋,导致筇竹林分质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保护好筇竹资源不仅是生态保护的需要,同时也是对林权所有者利益保护的需要。

3.5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昭通,采集筇竹笋是天然筇竹林分布区域周边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当地仅1个月左右的采笋时间,一般农户家庭可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部分劳动力多的家庭,收入可达到1万元以上。可见,筇竹的采集利用已经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视。据相关市场数据,国际市场对小径竹笋的需求量在50万t以上,而我国的小径竹笋产量仅5万t左右,不足需求量的10%,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发展筇竹笋用竹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筇竹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3.1保护是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的前提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之一。要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昭通又是天然筇竹的中心分布区域,对物种保护的意义不言而喻。同时还是全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公益林保护的重要对象。因此,要利用并发展筇竹产业,首先是要保护好筇竹资源。通过资源保护提升昭通筇竹的知名度,利用好昭通筇竹这张名片,促进筇竹产业的发展。

3.2保护是促进筇竹产业发展的动力

重视和做好保护工作,不仅可以使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获得良好的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更重要的是通过强化资源保护,在一定时期内适当减少筇竹笋的市场供给,有利于促进筇竹笋收购价格的提升,提高昭通筇竹的知名度,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筇竹的人工种植,促进对筇竹资源的保护意识的加强,并加快筇竹产业基地建设。

3.3科学推进筇竹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对筇竹资源的有效保护

昭通市天然筇竹资源分布地区交通不便,主要是公路少,小道多。管理者根本无法堵截盗采者。多年来,昭通市人民政府多次采取封山禁采措施,但收效甚微。通过实施筇竹人工种植基地建设,有效扩大筇竹资源总量,既可切实做到对天然筇竹资源的有效保护,随着资源总量的增加,也可满足市场对筇竹笋的需求,增加群众收入,有利于筇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降低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压力。因此,通过发展筇竹种植基地建设,科学引导筇竹产业发展,才能真正有效实施对天然筇竹资源的保护。

4保护与利用的实现途径

4.1保护优先求发展

4.1.1牢固树立保护意识

群众之所以对筇竹资源缺乏保护意识,其根本原因:一是对筇竹资源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筇竹资源属于自然资源,长期以来,均是无偿采集,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认为是自然界给予当地群众的恩赐,在心目中无偿采集成为理所当然。二是对保护筇竹资源认识不足。主要是对筇竹的生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筇竹在防止水土流失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没有认识到对筇竹资源进行保护对促进筇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知道一味无偿索取,造成过度采集,资源质量下降。三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国有资源就是全民的资源,任何人都可以采集,对筇竹林的生长是越采越好。因此,必须改变群众对筇竹的错误认识,发挥群众在保护筇竹资源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搞好保护。要通过普及科学和法律知识,让群众认识到保护筇竹资源对发展筇竹产业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认识到未经批准采集自然保护区筇竹笋属于违法行为,提高周边群众的保护意识,发挥他们在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4.1.2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云南省森林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当地群众制订保护筇竹资源的村规民约,签订保护责任书,形成群众性保护的格局。

4.1.3切实落实保护措施

实行鼓励政策,对建立村规民约进行保护的,给予集体经济组织一定的管理保护工作经费;对在保护筇竹资源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认真落实管护措施,充分利用天保工程、自然保护区管理队伍,加强检查巡山,落实防火责任和措施,并督促执行好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森林公安、木材检查、林政稽查的职能,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打击。

4.2以产业融合促产业发展

产业融合就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合为一体,形成产农业现代化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包括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组三种方式口]。三种方式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产业重组是这三种形式的最高阶段。在产业的融合中,初步阶段,可能只是一种产业渗透,逐步上升到产业交叉,最后实现产业重组,形成新的产业。

林业产业融合是指与林业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或林业内部的不同行业之间,通过融合形成的产业或合成产业。林业产业融合使原有的产业边界模糊甚至消失,塑造出新的横向产业结构,产生信息型林业、观光型林业、标准化与林业加工业、林产品物流业、综合型林业等边缘交叉产业,拉长了林业产业链,聚集并释放出林业产业内部所具有的潜力。

4.2.1产业渗透

产业渗透是产业融合的一种形式,也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一种途径,通常是指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向其它产业渗透、融合,并形成新的产业的过程。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是产业之间具有共同的技术基础,能够产生技术的融合。目前昭通在筇竹资源利用上还主要停留在利用天然筇竹资源,且主要利用竹笋资源。从第一产业来看,只开展了少量的筇竹人工种植,没有采用现代繁育及种植技术。从第二产业看,筇竹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较低、规模也比较小,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加工技术。从第三产业看,已经开始出现网络销售,但还没有形成主流。

昭通市拟将筇竹产业纳入市级高原特色产业规划,利用组织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加快种苗的繁育和基地建设,促进筇竹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将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筇竹产品营销更加紧密结合,也将促进筇竹产业链的快速形成。

4.2.2产业交叉

产业交叉是指通过产业间功能的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融合。发生产业融合的产业之间具有一定的产业相关性或技术产品的替代性。昭通提出大力发展天麻产业、竹产业、核桃产业、花椒产业、苹果产业等高原特色产业,这些产业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互补关系,这为各产业之间通过产业交叉,实现互补,促进发展提供了条件。

(1)筇竹产业与天麻产业:利用筇竹与天麻在分布上的高度重合性和筇竹伴生树种与天麻菌材的高度重合性,实现筇竹产业与天麻产业的交叉。一是筇竹天然分布范围与天然的天然分布范围有高度重合性,天麻的生长不需要光照,可以在筇竹中进行天麻种植,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天麻种植通常3~5年1个周期,在天麻种植中通过天麻的采收,遗留腐化的天麻菌材及覆盖物也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从而促进筇竹的生长。二是筇竹的伴生树种与天麻菌材树种有着高度的重合性,多数阔叶树种都可用于天麻的茵材,可以选择适合天麻菌材的筇竹伴生树种,建立筇竹——天麻菌材基地。

(2)筇竹产业与旅游产业:产业生态化是国际产业发展的的三大趋势之一。筇竹资源具有稀有性、分布区域的狭窄性、杆节的奇特性、竹笋的美味可食性特点,决定了它的旅游开发价值。人们旅游中要看的是看没有看到过的,筇竹为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种,分布的区域也十分狭窄,主要分布于云南昭通市和四川宜宾市,其中昭通占其分布总面积的的73%;筇竹竿节奇特,枝叶纤细,秆光滑无毛,秆环极度隆起呈一圆脊,状如二盘相结合,更有奇特者,秆环弯如烟斗,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工艺价值;筇竹為著名的笋用竹种,笋肉厚,质脆,味美,历来被视为山珍,其笋鲜美,营养丰富,是一年中最先上市的竹笋(农历2月下旬至4月初上市),笋干、盐渍笋、清水笋长期畅销日本及港澳台地区,是昭通市传统的出口创汇大宗商品。因此,将旅游产业与筇竹产业结合起来,可以相互提升知名度,促进共同发展。可以把筇竹基地建设与打造旅游景点、农家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产业融合。

(3)筇竹产业与中药材产业:昭通历来是重要的天然中草药产地,昭通野生中药品种现已查明有290多种,较为珍稀名贵的如天麻、杜仲、黄柏、半夏、厚朴、黄连、重楼等18种。尤其是重楼、天麻、鹿含草是天然筇竹林中常见的中草药。因此在筇竹基地建设中可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选择适宜的物种进行混交、间作或林下种植。

4.2.3产业重组

产业重组融合主要发生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或同一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是指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或服务在同一标准元件束或集合下通过重组完全结为一体的整合过程。筇竹产业是林业内部若干的子产业之一,林业产业不仅包括一、二、三产业,更重要的是林业经营管理着许许多多的物种,只要有开发价值,就有可能打造成产业。筇竹产业建设中与其他产业的不断渗透、交叉,将为产业的重组打下基础,不管是种植业,还是加工业、销售业及旅游业之间,以及一、二、三产业之间均有着渗透、交叉的基础,最终实现产业重组,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4.3立足创新促发展

4.3.1体制创新

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体制创新要紧紧围绕筇竹资源的保护与产业融合进行制度创新,为筇竹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就相关产业而言,部门职能存在一些交叉,尤其是林业的一、二、三产业中,种植业是主要林业部门、加工业主要是工信部门、流通领域是工商管理部门。虽然林产品与其他产品有着共同的特征,但也有其相对的专业性。工业、流通的主管理部门还不能完全管理得到位、管理得科学,不利于产业做大做强。吸取烟草产业的经验,昭通对天麻产业也实行了类似的管理体制,组建了天麻特产局进行专业化行政管理(但不够完善)。对于有希望培育成为大产业的行业,首先要创新管理体制,对一、二、三产业实行专业化的管理,通过政策引导、法律保障、技术服务推进产业做大做强,竹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可以在林业局下面设立二级局,实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加快竹产业的形成。二是要创新产权制度。对于筇竹而言,大多是国有林,且是防护林或者特种用途林,即大多为公益林,根据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防护林或者特种用途林是禁止转让的,尤其是对除保护区外的国有林,造成资源的浪费,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应将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国有防护林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的所有权、林木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禁止转让,允许除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国有防护林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使用权、林木的经营权进行转让,在不降低森林质量的前提下发挥国有森林资源的作用,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

4.3.2机制创新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泛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产业的具体运作,还得靠经营实体。过去竹产业的第一产业主体主要是农户,经营加工只有少量规模较小的实体和个体户。一、二、三产业之间有了微弱的渗透,还没有形成产业交叉,更谈不上重组。要鼓励组建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竹产业的开发,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市场连接起来,把技术、人才聚集起来,促进产业的发展。积极采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加入竹产业的开发,进一步完善《昭通市鼓励农林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意见》,林业部门要根据《昭通市鼓励农林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意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参与创新创业的科技人员的考核办法,处理好科技人员业绩与取得报酬、个人成长的关系,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4.3.3技术创新

(1)加强基础研究。重点解决筇竹分布及产笋量各立地条件的关系,为制订和完善筇竹发展规定提供科学依据。

(2)搞好标准制订。包括制订种子苗木标准、造林技术标准、笋产品质量标准,实现生产标准化。

(3)抓好产品研发。要利用网络技术联系市场的作用,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开发筇竹产品,尤其是筇竹笋产品。

5结语

充分发挥昭通在世界筇竹分布中心的区位优势,以科技为先导,正确处理好筇竹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筇竹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突出发展筇竹这一特色产业,发挥筇竹在生态保护、扶贫攻坚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实现途径保护关系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