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熟市造林绿化问题与对策

2019-11-26徐毅平李炬

绿色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造林绿化问题对策

徐毅平 李炬

摘要:指出了绿树成萌的优美环境既是人们追求的生活时尚,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一个地方社会文明程度及人们素质的形象性标志。造林绿化是生态环境建设中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地方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人居环境质量愈加关注,尤其是造林绿化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形象,促进地方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发展,分析了多年来造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造林绿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044-02

1常熟市造林绿化概况

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位于江苏省南部,总面积1264km2,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地势低平、水网交织,境域南部低洼,属太湖水网平原;西北部与东北部略高,属长江冲积平原。境内山丘主要有虞山、顾山、福山等。常熟主城周边拥有虞山、尚湖、昆承湖、南湖,城市融山、水、城为一体,呈“七溪流水皆入海,十里青山半人城”的格局。常熟经济较为发达,多年处于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2017、2018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四名。“十二五”期间,全市造林绿化以香樟、女贞、榉树、栾树等乡土景观发挥社会生态效益的生态片林、景观林、防护林为主,梨、桔、枇杷、银杏等特色林果经济林和意杨等商品林相对偏少。同时,常熟林業进入快速发展期,不断加大沿路、沿水绿色通道为骨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片林、镇村绿化为基点的生态林业建设,实施东南连接线、支梅线、福谢线、$227常熟改线段、苏常公路、苏虞张一级等26条绿色通道建设,总长度263km,完成绿化面积9000多亩;实施走马塘、海洋泾等绿色水廊总长度23km,完成绿化面积1100多亩;实施昆承湖森林公园、三环路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和黄河路、海虞南路南延段、福山塘滨河绿化及城区小游园改建等城市绿化项目16个,完成绿化面积1200多亩;完成常福街道福圩村、梅李镇天字村、碧溪新区李袁村等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创建40多个。“十二五”期间森林覆盖面积净增11.22万亩,森林覆盖面积由18.48万亩提高至29.70万亩,林木覆盖率由10.96%提高至17.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至45.96%,建成区绿地率提高至44.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至19.50m2

2常熟市造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2.1规模造林绿化空间越来越小

随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不断完善,苏州市保护“四个百万亩”(百万亩优质粮油、百万亩高效园艺、百万亩特种水产、百万亩生态林地)实施意见的出台,涉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各类活动管控更加细化,各类土地用途更加明晰,规模宜绿用地空间明显受限,造林绿化主战场已转入边缘隙地,用地零散,造林绿化到了发展瓶颈期。同时,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铁路、公路、水利、燃气、电力、管廊等重大项目、重点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推进,需要占用林地资源不断增加,不断承受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压力,森林资源增长空间越来越小。

2.2造林绿化不够科学

部分造林工程项目为追求景观效果,大量应用灌木色块草坪,甚至面积多于乔木栽植面积,造成可以计算森林覆盖率的成片林面积大量减少,重景观轻生态的栽植方式既增加了投入成本,又增加了今后管护成本,林地利用率偏低,生态作用少够明显。同时,农村造林树种单一现象比较突出,“十二五”期间造林过程中,缺乏科学造林绿化规划和树种应用引导,偏面追求四季常绿效果,受资金投入、苗木供应、立地条件等影响,香樟、女贞、广玉兰等常绿乔木运用数量明显偏多,榉树、榔榆、乌桕、杉树等落叶、色叶乡土树种偏少,造林方式简单,常绿落叶、针叶阔叶、乔灌草比例和树种多样性都不尽合理,季相变化少够明显,防护效益较低,影响森林生态安全。

2.3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

林木覆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平衡。常熟经济较为发达,更要提供更多优质森林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城区依托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优势较其他板块生态布局更加完善,各板块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经统计,全市共14个乡镇、板块达到并超过林木平均覆盖水平有5个,其余9个均未达到平均水平,部分乡镇、板块脱幅较大,严重影响全市林木覆盖水平。

3对策建议

3.1解决造林用地问题

着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稳步提高林木覆盖水平,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按照常熟市总体发展规划,结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统筹全市各类生态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一张图”,做好新时期林业发展规划,找准生态薄弱环节,切实解决生态保护、发展与修复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新时期地方林业发展主要指标、造林目标,明确年度工作重点和造林任务,做到集中发力,重点突破,保障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地、实施、见效。

3.2转变工作思路

坚持绿化、美化、文化“三化”结合,绿地、林地、湿地“三地”同建,经济、生态、景观效益“三效”兼顾,自然美、林草美、田园美“三美”叠加系统思维。遵循森林植被自然演替规律,突出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本着节约集约利用宜绿土地原则,以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等林业先进理论为指导,逐步确立造林绿化从规模化向集约化、粗放型向精细型、单一化向均衡化、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的工作思路,紧紧依靠林业科技创新,积极采用先进造林理论、技术和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编制造林项目计划,合理选择树种、确定造林密度,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进一步规范造林工序环节和绿化行为,着力培育健康稳定森林生态系统。

3.3加大市级财政奖补资金投入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多元投入的投入机制。农村是造林绿化主战场,对镇、村实施造林绿化项目符合林业营造林标准的分年度进行验收奖补,提高农村挖掘造林空间潜力积极性,解决镇、村资金投入不足和栽后管养缺乏问题,有效促进农村造林绿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提高农村造林绿化建设成效。鼓励社会多元资金投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机制,广辟资金渠道,吸引、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森林生态旅游、林业产业基地、特色林果业、林下综合经济等林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发挥林业综合效益。

3.4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和技术指导服务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围绕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建”和“管”二个方面,加强基层人员造林技术规程、项目规划设计、造林质量管理、后期管护、考核验收等专业系列培训,全面提升基层林业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术、高效率的林业管理队伍,满足新形势农村造林绿化发展需求。

3.5构建差别化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为促进全市造林绿化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各镇和板块间林木覆盖率的差距,根据各板块林木覆盖率现状,将全市14个乡镇、板块分为3个梯度,从“造林绿化任务”、“林地征占用差别化审批”、“林地征占用差别化恢复造林”3个方面建立梯度间差异性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促进部分板块加快补齐短板、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稳步提升我市林木覆盖率。

4结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新时期造林绿化是一项群众性、公益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更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在以后工作实践中,在加强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宣传引导,努力形成人人关心参与和支持造林绿化、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来维护绿色发展良好氛围。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合力,上下联动,聚集力量,谋求造林事业新发展,努力营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为建设生态宜居常熟同一目标而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造林绿化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
造林绿化的意义和管理方法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