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海景观营造技术中的野花组合的利用研究

2019-11-26王圣树

绿色科技 2019年19期

王圣树

摘要:指出了野花组合作为创新性景观花卉材料,具备种植难度低、操作简单、呈现效果好等优势,将其应用到花海景观中,不但能够减少景观营造成本,还能整体提升景观呈现效果,满足欣赏者多元化的观赏需求。具体介绍了野花组合的概念、特征以及应用策略,并从实际园林景观入手,对景观项目利用野花组合完成大面积花海景观营造提出了应用建议,为花海景观营造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花海景观;营造技术;野花组合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036-02

1引言

野花组合自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园林景观中流行,在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内,野花组合还是较为陌生的概念。随着生态园林和城市建设需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植物景观营造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野花组合作为一种新兴的花卉材料,逐渐受到园林行业的关注与喜爱,成为园林行业较为热门的研究内容。野花组合所展现的景观形式具有多层次的特征,并存在低养护和应用低成本的优势,将其应用在花海景观中,能优化整体呈现效果,提升花海景观的欣赏价值。

2野花组合的概述

2.1野花组合的概念

野花组合流行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园林景观中,常被用于草坪装饰和分车带景观布置等。野花组合是从众多花卉种子中选取适合直接播种并完成整体观赏效果的种子,具有仿照自然景观的效果,符合当今社会背景下人们多样化的景观需求。野花花卉中一两年的花卉具有较强的自播繁衍能力,能够保持多年开花的效果。而多年品种能常年生长,不同品种生长特征的不同,使经过选配的野花组合能够呈现出高低错落和五彩斑斓的景观效果。既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理念,又实现超越自然所能形成的境界。野花组合能够营造出原生态的景观效果,并具有应用成本低、管理便捷的优势,适用于多场合种植观赏和绿化。利用野花组合在园林景观营造中,不但能提升景观的整体效果,还能够为景观注入全新的活动和生命,提升景观整体欣赏价值。

2.2野花组合的特点

野花组合具备较强的生命力和环境适应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抗破坏性。野花组合在播种一段时间后可健康成长,其生长能力比普通花卉强,经过多年后仍可枝繁叶茂,具备较强的繁衍能力和生命力。野花组合的播种量为3.5~5g/m2,其整体播种成本低于普通草坪,不但节约景观营造成本,还提升区域绿化效果。经过园艺师对花卉种子的优化,可以延长野花的开放花期,还能够丰富花卉的色彩,为景观色彩增添丰富性和多样性。从理论上讲,不存在一年四季都开放的花卉品种,但通过不同野花品种的混合,大体上能够实现多季节开花的景观效果,使市民能够在不同季节都欣赏到花朵,实现景观效果的提升的目的。

2.3野花组合的类型

野花花卉组合按使用场所进行划分,具体可分为城市景观应用、道路绿化应用、草坪缀化应用等。按品种和生长周期分类进行划分,具体可分为宿根组合和不同年限生长组合。按花色进行划分,可具体分为红色系、黄色系、白色系、粉色系等。还可按照外部环境进行划分,具体分为耐湿品种、耐旱品种、耐盐碱品种等。

3野花组合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原则

3.1搭配合理,突出花卉的主次关系

野花组合是多种花卉共同呈现的结果,对不同品种花卉进行合理搭配,不仅可完善野花组合的展现层次,还能满足多季节景观变化的需求。野花组合在进行设计阶段,需要园艺者根据不同地区主题选择不同品种的野花花卉,其中主景观花卉占据较大比重,需要园艺者突出其主导型的地位。而配景花卉占据较少比重,其主要发挥衬托的作用和效果。因此,园艺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重视多种花卉之间的搭配,不但重视主次花卉方面的设计,还要重视色彩方面的搭配,尽量呈现整体景观自然和谐的效果,同时又能突出景观主题和地区特色,实现科学有序的野花搭配设计。

3.2多品种的有机组合。展现野花组合的多元性

野花组合包括多品种花卉,不同品种花卉在气味、颜色、化为、株型刚面均存在差异,尤其在花色方面更体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不仅具有常见的红色、黄色、紫色等颜色,还存在蓝色、白色、粉色等不常见颜色。通过不同品种花卉的搭配,能实现不同品种和多种颜色的有机结合,为景观带来更加丰富的呈现效果。另外,野花组合品种搭配还要突出其可持续的特征,由于冬季花卉处于休眠时期,为防止种植地区地面的裸露,应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1、2年草本花卉的配置,保障野花组合种植地区一年四季都能呈现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满足观赏者秋冬季节赏花的需求。

4野花组合在花海景观营造技术中的应用

4.1野花品种的选择

园艺者要根据不同设计需求,选择花色艳丽、花期长久等野花花卉组合,在进行具体种子搭配时,园艺者要重视不同品种花卉的交错,保障景观整体色块的效果。野花花卉通常包含多种三季节开花的种类,其色彩主要包含黄、红、紫、蓝、白等颜色。具体花卉品种选用参照表1。

4.2场地准备

首先,需要将播种场地杂草进行清除,如场地原本种植植被为草坪,需要播种者进行连根刨除。其次,采用旋耕机进行翻土,保障旋耕的深度不低于土层之下20cm,先利用旋耕机进行场地的深翻,然后进行的土壤细打。接下来利用起垄机按1m的宽度起垄30cm。如土壤营养状态较好则不用施肥,如土壤相对贫瘠,则需要按1亩地30kg的肥料的数量进行施肥,将混合肥料搅拌均匀后追施在土层5cm之下。如不具备追肥条件,可在翻地后将肥料施撒在土壤表面,然后利用靶将肥料与土壤进行混合,减少肥料的流失与蒸发。在野花花卉种植之前,如在早春季节进行播种,可在土壤解冻后进行浇水,待杂草长至5~10cm时喷洒百草枯,在喷洒一周后可进行野花花卉的整体播种。

4.3花种播种

播種温度为野花花卉必中的关键性指标,需要在平均温度10~35℃时进行花卉播种。野花花卉播种可选择撒播或条播,如播种场地坡度大于45°,且土地沙子含量较多的情况下,建议采用条播的播种方式,然后覆盖遮阴网进行土壤保湿。对于普通土壤和平地,可选择人工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具体播种流程可先将土地换分区域块,为保障花卉种子撒播的均匀,建议每区域块土地面积不超过1亩。然后需要对播种种子进行称重,并将种子与湿沙进行混合,分次进行规定面积内的播撒,在播撒完成后进行压平。如果计划对播种地进行无纺布或遮阴网的覆盖,需要在压平后进行覆盖,覆盖完成后进行大面积的喷水,保障土层下10cm土壤的湿润。在以上播种程序完成后,20d内大部分花卉品种可出土。期间为防止大风导致土壤风干,影响花卉种子的发芽和生长,需进行定期喷水。如不覆盖无纺布或遮阴网,则以人工喷水为主,保障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大风导致土壤水分流失和蒸发。

4.4养护管理

野花组合种植并非一劳永逸,虽不需要精细化的管理,但还是要进行科学的养护。首先需要在播种完成后20~30d,进行2次除草工作,将种植区域杂草控制在萌芽状态。由于杂草品种和科目繁多,其具体除草和防治方法也存在差异,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野花组合常用除草剂有百草枯、草甘膦、精禾草克等,百草枯属于灭生性除草剂,对单子叶植物的绿色茎叶具有灭杀效果。在草植生长在10cm之前进行喷洒效果最佳,对根部在土壤中存活的草植无效。百草枯在喷施后有杂草再生的现象,不过草植生长势头会较为减弱。草甘膦属于内吸传导慢性灭生性除草剂,可有效防止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双子叶植物可在萌芽阶段进行喷洒,而单子叶植物在拔节期进行喷洒,对于恶性杂草可相对增加喷洒浓度,从而保障喷洒的有效性。精禾草克属于内吸传导茎叶除草剂,一年生的杂草可在1d内传导至全株,致使草植坏死。3d生草植可使新叶变黄,停止生长。多年生草植在受药后可迅速进行根茎传导,使其根部失去生长和再生的能力。除应用不同除草剂对花卉种植地进行除草外,还需进行花卉的修剪,第一次修剪工作在花期盛开后的谢花后,正常野花花卉盛花期为3个月左右,部分花卉花谢后残花不具美观性,严重影响整体景观效果,需要景观管理者对其进行修剪。第二次修剪工作在进入冬季之前,室外温度降至10℃以下时,大部分花卉会枯萎,二次修剪的目的:一方面是为防止冬季枯叶引发火灾,另一方面为整体景观的美观,便于工作人员浇冻水与返青水。

5结语

野花组合的应用对花海景观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升花海景观的整体呈现效果,为景观注入全新的活动和生命力,实现整体欣赏价值的提升。野花组合能够营造出更加自然的效果,且具有应用成本低、管理简化等优势,适用于不同场地的种植观赏。根据不同场地土壤和环境的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野花组合进行规划,充分展示野花组合的特征和优势。在进行野花花卉品种选择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采用合理的播种和养护方式,特别是杂草和水分控制方面,要根据种植区的外部生态条件进行科学管理,保障野花组合能够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为欣赏者带来更加优异的观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