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应用为导向的“统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11-26黄激珊陈昆

文理导航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平台

黄激珊 陈昆

【摘 要】本文拟通过分析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指标体系。针对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与就业能力指标的差距,结合学科优势和民族特色,利用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探索如何以应用为导向,建设“统计类”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以有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应用为导向;统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平台

2014年11月,美国统计学会发布了统计学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纲要,强调了“统计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基础,强大的统计编程能力,熟练使用专业统计软件和数据库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处理数据的能力;强调处理复杂数据的方法以及锻炼学生处理真实数据的能力;掌握更加多样化的统计模型和统计方法;通过语言、图表和动画等用户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数据分析结论的能力。21世纪经济全球化,数据量的激增,对统计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类课程教育已经由过去单一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向多层次多规格、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大数据的复杂性促使“统计类”人才不仅要具有更强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还要有更高的综合素质,这就对统计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复合型统计人才,构建民族地区以应用为导向的“统计类”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以“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和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培养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优秀本科毕业生。2012年开始增设统计学专业,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培养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教师指导什么”的目标。因此,研究如何完善适合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统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性和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的实际情况,对新形势下本科统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如下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及优化

根据学校“三性一型”办学定位指导思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满足能力培养需要的前提下,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在“统计类”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框架下,优化和重组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善课程标准。统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优化知识结构,在各门课程衔接上做到承上启下、相辅相成,避免重复,重视基础性和实用性,在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和专业课总学时数压缩的情况下,节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及实践

(一)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课程特点,合理利用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速课、雨课堂、学习通等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任务助推等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以应用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微课教学设计

开展统计类基础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微课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全国高校微课程竞赛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

三、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

本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实践教学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应用能力,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统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通过分析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指标体系。针对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与就业能力指标的差距,结合学科优势和民族特色,利用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探索如何以应用为导向,建设“统计类”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能力。

针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求,完善“统计类”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增加统计实践教学学时,强化学生实践。在保证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因材施教,完善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的“统计类”课程标准。

构建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构建“实验+案例+报告”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课堂教学—软件操作—案例分析”的分阶段、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强化对学生软件操作、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能力的培养,做到以任务驱动教学,案例与实践贯穿课程的有效实践教学模式。

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统计学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实习学生能力培养;加强与统计局、保险公司、银行等与统计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创造合作机会,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统计学人才培养与地方对统计学人才需求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科技竞赛为契机,强化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国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统计可视化大赛等学科竞赛,加强辅导与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将统计学类基础课程及公共课“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示范课程,以应用为导向,利用速课、雨课堂、学习通等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展开线上线下教学,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模式,以此推进“统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前提,根据“统计学”的学科特点,结合民族地区特色,改革应用型“统计类”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能使教学过程始终贴近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的最新创新及发展趋势,可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此外,学校还应对多门学科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果断的决策精神,使培养的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以应用为导向的“统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在改善教学硬件设施的同时建立教学改革激励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互动平台,将课前、课中和课下的教学形成一个可以观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机整体,为教师改进“统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提供数据支撑和革新依据,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更为重要的是,学院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潜心研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成效。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统计类”专业需在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大前提下,借鉴其他同类院校的办学经验,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统计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龚凤乾.美国“统计学评估和教育指导纲要”评介[J].中国统计,2014(09):30-31

[2]我国统计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统计研究,2015,32(02):104-108.36(10):67-69

[3]张维群.大数据时代统计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专家研讨会纪要[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30(02):112

[4]戢偉.统计学类专业高等代数课程改革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9):74-75

(基金项目: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17年度校级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立项(兴师发[2018]32号);贵州省教育厅2018年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立项(黔教高函[2019]138号)。)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平台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对话式课堂建构与教学实践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对信息时代高职高专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