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思考

2019-11-26孙锦玲

江西教育C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教学措施小学数学

孙锦玲

摘要:计算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内容,提高计算教学质量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较强的计算能力还可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部分问题。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相关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教学措施

计算教学是数学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对于学生完成难度更大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由于不同学生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其数学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计算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计算马虎、粗心

小学阶段的计算既包括最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也包括难度相对较大的混合运算。很多学生出现计算错误,不是他们不了解计算原理和方法,而是存在粗心的现象。在计算某一具体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小数点错误以及最简单的数字书写错误等問题。这些问题看似很小,实际上如果不加以及时纠正,不仅会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升产生阻碍,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的学习。马虎、粗心的现象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解决该问题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基础数学知识掌握较差

基础数学知识掌握较差是造成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缓慢的另一原因,计算除了考查学生对于具体运算形式的掌握与计算方法的了解之外,基础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也会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部分计算题目不仅仅是单一的数字问题,还对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情境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为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程度低

相对小学阶段的其他知识,计算还是比较容易的内容,它不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单元、各个年级所学习的知识,只需要根据有关计算原理完成模板式计算即可,这一情况造成了部分学生对于计算重视程度低。在学生的数学考试过程中,除了计算类题目,还有很多应用其他知识来完成题目作答的题目类型,学生可能会由于过多地侧重于解答题、应用题,而忽视了简单计算的作用。在日常的计算练习过程中,也存在态度不认真,重视程度低的情况。

(四)思维定式的影响

思维定式是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另一重要因素,在数学计算过程中,思维定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受到自身学习和计算应用的影响,在计算新的题目时,往往采取旧的计算方法,计算题目与计算方法不匹配,导致计算错误。思维定式对于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深远而长久的,结合思维定式对学生计算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教师应该采取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二、计算教学策略

(一)提高学生计算认真程度

针对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所出现的粗心、马虎现象,教师应该组织多频次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认真程度。除了从练习的频率上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在具体计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检测的方式来判断自己的计算是否出现问题。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题目比较简单,相对应的演算过程也比较容易。小学生的粗心现象非常普遍,组织学生养成自我演算的习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具体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在留给学生日常计算任务时,教师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使学生认识到演算的重要性,并养成演算的习惯,这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和其他比较重要的计算场合,规避掉由于马虎粗心所导致的计算问题。

(二)巩固基础知识

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是提高学生数学掌握情况的关键。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复习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了解这一计算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其他的数学知识,通过系统化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更加扎实的基础知识。例如在组织学生练习《乘法与加法混合运算》的具体计算时,除了让学生进行直接练习计算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常见的应用题目类型,通过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的混合运算有可能会出现在哪种数学情境中。很多学生的计算问题与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有很大的关系。

(三)提高学生计算重视程度

针对小学生普遍存在对计算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在数学课程教学初期,教师应该通过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学生对于计算的重视程度与教师日常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以及传达的教学理念有一定的关联,无论是在哪种类型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适当地穿插计算练习,使学生结合当时所学习的具体知识来完成与此相对应的计算过程。教师的教学观念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计算理念教学贯穿其始终,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在完成具体的计算题目练习以及学习计算知识过程中,学生的重视程度高,态度更加认真,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四)突破思维定式

针对思维定式对学生计算能力提升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计算题目,使学生找到新的思维方法,突破思维定式的影响,在计算不同题目类型时,通过创新计算方法,借助自己的数学思维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题目组织学生完成变式练习,通过对比的形式来了解不同类型的计算题目存在的差异,避免学生过多受到思维定式影响。而在学生的具体题目作答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出现题目创新的情况,题目中含有多个混淆数字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数字选择错误而导致计算错误。此时,教师可以对原题目进行变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计算问题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问题,这与学生自身的认真程度有关,还与其基础知识掌握以及思维方式也有直接联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维,并能够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程艳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点滴思考[J].中华少年,2017(30):73.

[2]闵士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快乐阅读,2016(18):73.

(作者单位:福建省周宁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教学措施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