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早期体位管理干预对单胎足月产妇产程时间及母婴结局影响
2019-11-26刘晶
刘 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顺产是临床上较为推广的一种生产方式,因其具有产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哺乳快等优势,一直为产妇及其家属的首选。有研究指出,产妇顺产分娩过程中,其不适感会对分娩的顺利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初次顺产中表现明显[1]。分娩过程产程共分为3期,包括宫颈扩张期、胎儿娩出期、胎盘娩出期,第二产程最为关键,因为此期胎儿头部已到达盆腔,受到较大阻力,此阶段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因此,缩短第二产程对母婴结局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分娩过程中采取合适的体位对第二产程的缩短具有明显效果,而常规护理干预由于灵活性较低而效果不佳[2]。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产程早期体位管理干预更具灵活性,其特点是具有简便、安全、无创等优势,既保证了自然分娩的原始性,还能缩短第二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3]。本文笔者就产程早期体位管理干预对单胎足月产妇产程时间及母婴结局影响开展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单胎足月产妇58例。纳入标准[4]:(1)均为初次分娩产妇;(2)均符合单胎足月妊娠;(3)产妇均无严重基础器官疾病;(4)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妊娠期合并症;(2)伴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3)伴有严重精神障碍者;(4)无法配合正常护理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 (26.71±6.23)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9.11±1.02)周,胎儿体质量3~4kg,平均体质量(3.34±0.53)kg;观察组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 (27.22±6.56)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9.41±1.33)周,胎儿体质量3~4kg,平均体质量(3.11±0.67)kg。两组在年龄、孕周、胎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可比性,且本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在其开全宫口后将其送至分娩室,让患者仰卧,两腿分开并弯曲,达到所要求外阴暴露程度,指导产妇双手握住两侧床把手,方便用力,指导产妇于宫缩时深吸气至一定程度屏气,再向下用力,随即呼气,吸气呼气间接进行,直至宫缩结束,并在宫缩间歇期间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的放松。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产妇进行产程体位管理干预,指导产妇在胎儿头部抵达盆底前自由采取体位,在胎儿头部到达骨盆出口时,产妇可以根据自身感觉自由发力,并按自身感觉决定宫缩用力程度、频率和时间,频率为用力2~3次/宫缩,每次用力时间为3~6s,并根据产妇个人意愿调整产妇体位为坐位或半坐位,当胎儿头部露出达16cm2后,指导产妇自行大腿朝上外方向弯屈,程度应尽量到达腹部水平,等待接产。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妇用力时间、产时出血量;(2)比较两组的阴道分娩率、器械助产率、婴儿窒息率;(3)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1.4 评价标准 采用护理满意度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较满意(75~90分)、一般(60~75分)及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较满意率+一般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妇用力时间、产时出血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妇用力时间、产时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妇用力时间、产时出血量比较
2.2 两组的阴道分娩率、器械助产率、婴儿窒息率比较 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助产率、婴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阴道分娩率、器械助产率、婴儿窒息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的总护理满意度为79.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7,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阴道分娩是目前相比较剖宫产更为安全方便的一种分娩方式,其中,第二产程是胎儿娩出期,即宫口扩张完全直至胎儿娩出的整个过程,该产程的长短决定着妊娠结局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初产妇需1~2h[5]。研究指出[6]分娩过程中体位是影响分娩结局的最重要因素,以往,膀胱截石位是临床普遍采用的阴道分娩体位,其具有视野清晰、操作方便等优势,然而随着人们对生产质量要求的提高,此体位的缺陷不断暴露出来,由于产妇的骶尾关节完全打开难度较大,胎儿出来的阻力较大,导致产妇消耗更大的体力,用力时间过长,进一步导致第二产程延长,更易出现宫缩乏力,且此过程会导致出血量增加。后来,临床还采取过半坐位,最后也被证明为具有会阴水肿等缺陷。因此,阴道分娩过程中固定的体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灵活的体位对妊娠结局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7]。
临床对阴道分娩的过程进行分析,基于常规的分娩护理,本文提出了产程早期体位管理,即根据不同的分娩阶段,采取灵活的体位,第二产程潜伏期胎儿头部处于较高位置,应根据产妇舒适度采用适合自己的体位,第二产程后期,鉴于变薄的会阴体,产妇可采取坐位或半坐位使子宫离腹壁更近,可在宫缩时使得胎头从阴道口出来,同时,使产妇顺利屏气,缩短了用力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体力消耗,进一步减弱了宫缩乏力情况,缩短了第二产程。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妇用力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产程早期体位管理干预对产程缩短的效果更佳。分娩过程中,宫缩乏力是导致产程出血的重要因素,产程时间的延长对下腔静脉造成过大的压力,减少了胎盘血流量,导致胎儿窒息可能性极高,对阴道正常分娩造成负面影响,而产程早期体位管理避免了此风险。本文结果同样显示,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助产率、婴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产程早期体位管理不仅可改善母婴结局,还能改善医患关系,可进一步增强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产程早期体位管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单胎足月产妇产程时间,改善母婴结局,产妇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