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部位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联合药敏试验对腹股沟疝术后院内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
2019-11-26常英
常 英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中医院医学检验科 475000
自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开展以来,因其创伤小、复发率低、操作简单、对患者干扰小,现已成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主要术式。然而该术式仍存在一定不足,如术后院内感染率高,不利于切口愈合,且可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恢复[1]。加以大量应用抗菌药物,极易导致病原菌变异,诱发切口感染,使患者及家属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2]。因此,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院内感染时需及时给予治疗。本文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院内感染致病菌种类、分布、耐药性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院内感染患者134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12例,女22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39.44±5.31)岁。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方法 (1)取切口部位脓性分泌物接种于血琼脂培养皿,放于37℃培养箱内,18~24h后,计算菌落数目,当菌落数目≥105个/ml为细菌培养阳性,应用VITEK-2 Aompact全自动微生物检定仪(法国梅里埃公司)鉴定;(2)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行药敏试验,配置0.5麦氏浊度单位菌悬液,均匀涂抹于M-H琼脂平板上,放置5min后,于平板表面贴药敏卡,35℃下孵育20h,以ATB-Expression型半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读取药敏结果,结合CLSI制定的标准判定结果。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况 134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院内感染患者,检出151株病原菌,包含94株革兰阳性菌、54株革兰阴性菌,3株真菌。见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情况
2.2 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高,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耐药性低。见表2。
2.3 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性低。见表3。
3 讨论
表2 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
表3 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院内感染多以切口感染为主,若未及时干预,切口迁延不愈,甚至波及补片,增加再次手术风险[3]。因此,除针对性分析切口感染外部因素外,还需了解感染区域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期为后续治疗提供相关信息。
本文采集134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院内感染患者切口部位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检出151株病原菌,包含94株革兰阳性菌、54株革兰阴性菌,3株真菌。由此可见,革兰阳性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与高春玲等[4]学者研究一致,可能与革兰阳性菌致病力强,易定植于腹股沟有关。现阶段,临床治疗院内感染多采用抗菌药物,但随广谱抗菌药物不断滥用,产生大量耐药菌株,给临床治疗增加一定难度。且有研究表明,滥用抗菌药物是产生耐药菌株的主要原因[5]。这就要求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期间,严格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减少耐药菌株。为此,本文对上述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性低,因此,临床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青霉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可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其他类型抗菌药物,如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同时还发现,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高,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耐药性低。因此临床需严格控制氨苄西林使用,且需充分重视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综上,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院内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临床需予以联合用药,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