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多元文化渗透
——从狐狸不再“狡猾”说起
2019-11-26赵怡
赵 怡
(江苏无锡市育英融创小学经开区 江苏 无锡 214125)
《狐假虎威》是一篇经典教材,但在不同的课本里位置不一样,原来的苏教版放在二年级下册第八课,现在的部编人教版放在二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仔细比较,同一篇课文在两个版本里还有一处不同,苏教版的第二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是“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到了人教版,“狡猾”一词删除了,狐狸不一定“狡猾”了。这一细节彰显了编者的良苦用心:阅读,应该是多元化的。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识字写字,阅读和写话的要求也不是太高,但小学低年级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承担了开启认知方式、激发创造力、培养健康个性、爱美情趣、良好意志品格的重任,所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训练多元认知思维虽不是教学的重点,但在教学中进行多元文化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1.“狡猾”还是“聪明”——横看成岭侧成峰
《狐假虎威》是根据《战国策·楚策》内容改写的,原文是这样的:“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文中并没有与“狡猾”相对应的文言词。而原文中江乙(一版“江一”)在回答荆宣王“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的问题时借用“狐假虎威”的故事是为了揭示昭奚恤之所以可怕,完全是因为荆宣王这只“老虎”为他壮威这个真相的,所以江乙的动机更多的是拍荆宣王的马屁,顺便讽刺了一下昭奚恤这只“狐狸”。但后来这一成语约定俗成了一个贬义词,但约定俗成真的不能改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尤其对于低年级教学来说,训练学生的思维以及培养思维的多元性要比求一个所谓正确但却狭隘的答案重要得多。原来的教材有“狡猾”一词的修饰,就把文本的价值取向限制了。而新版本“狡猾”一词的删除,正是把阅读主动权还给学生的用意。
所以,在文本解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抛出“你认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狐狸,为什么呢?请抓住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引起思考、展开讨论甚至是辩论。大多数孩子可能会认为狐狸的确很狡猾,“眼珠子骨碌碌一转”一看就不是好东西,“扯着嗓子”、“摇了摇尾巴”、“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表明它自己没有任何实力,但虚张声势、狂妄骄傲。却一定有孩子认为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也就是说狐假虎威可以看作是狐狸被老虎逮住快要成为老虎食物时的自救,难道危险来临的时候我乖乖地投降或摇尾乞怜才是不“狡猾”吗?倒是后者更是对小孩子生命教育的一种渗透。“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就可以认为它为了保护自己而故意虚张声势迷惑敌人。这里强调的是让学生明白了评价某一件事或一个人的时候要有充分的依据,要比给他们一个固定的答案重要得多。
而在文本阅读延伸过程中,有的教师的课后延伸设计得很好。“狐狸回到家,把事情一五一十讲给妈妈听,狐狸妈妈会怎么说?”“老虎回到家,把事情一五一十讲给兄弟听,他的兄弟会怎么说?”这样的练习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小朋友认识到,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会不同,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2.可以“狡猾”可以“聪明”——万紫千红总是春
对于同一个作品形象,不同的读者见仁见智,呈现多元理解。而对于同一个对象,不同的作者呈现的形象也各不相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部编教材一二年级《语文》中出现了三篇关于狐狸的课文。分别是一年级下册“和大人一起读”《狐狸和乌鸦》,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和《狐狸分奶酪》,这三篇文章里的狐狸有灵活狡猾的共同特征,但也各有个性。《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赔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你的羽毛真漂亮,你的嗓子真好”,显然是非常虚伪,为了骗取实利,诡计多端,很有恶意。《狐假虎威》中的狐狸或聪明或狡猾,前面论述过。而《狐狸分奶酪》中的狐狸利用了熊兄弟的不团结贪吃了不属于自己的奶酪,表现出贪婪狡诈有诡计。这三只狐狸虽稍有差异,而《狐狸和乌鸦》出自《伊索寓言》,《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狐狸分奶酪》则是匈牙利民间故事,具有一定的中外文化差异的典型性,但总的来说,他们或聪明或狡猾,他们的形象类型还是同属的,而狐狸的形象指向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课外作品是很有必要的。
《伊索寓言》是狐狸形象最为集中的一部寓言故事集,而且每一篇都短小精炼,是课堂拓展的好材料。《伊索寓言》中大多数的狐狸还是诡计多端、奸诈狡猾的,但《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是善妒的,《狐狸和豹》《鹰和狐狸》中的狐狸是智慧的。在课堂上教师或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排练狐狸故事来展示都是渗透多元文化可以运用的教学手段。
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家校合作更是拓展学习的好途径,教师可以罗列一些关于狐狸故事的书单,比如法国的《列那狐传奇》、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日本的各种狐狸故事等,让家长读给孩子听,或用绘本、拼音书这些读物让孩子自己读,也可以搜集有关电影让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
对于狐狸形象的相对集中的学习,可以让小朋友意识到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万紫千红总是春”,哪一种颜色都是构成美的要素。而对于同一个对象,可能每个人的看法是不相同的,应该是多元并存的,而不是狭隘局限的,允许别人讨厌自己喜欢的东西,你也可以喜欢对别人讨厌的东西,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减少因为意见的分野而产生对立。同时,在小小心灵中悄无声息地种下一颗向善向美的种子,这个世界可以冷、可以热,做人可能恶、可能善,但做一个什么人的却是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