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
2019-11-26林建伟
林建伟
(河北省迁安市太平庄乡太平庄初级中学 河北 迁安 064400)
伴随课程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细节中无不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探索水平,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只要考试之前背一背就行了,不用花太多时间去学习,最终造成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率偏低,考试成绩下降。针对这样的现象,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考试说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策略,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技术知识架构,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从客观上让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得到优化提升。
1.构建教学情境,适时启发诱导
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有效引出新知识,为初中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构建课堂情境,适时对初中生进行诱导和启发,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访问因特网》,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原有网络知识的基础上,系统的了解网络的应用。教学时,通过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比较愿意看哪些电视内容啊?有的说喜欢看动画片,有的说喜欢看电视剧,还有的喜欢看新闻。那如果我们想看以前的电视节目,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到因特网上寻找答案。学生都积极的在网上操作,沉浸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信息技术教师指导学生搜索信息、浏览信息、下载信息等,初中生通过反复尝试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增强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鼓励合作学习,促进释疑解难
有些信息技术知识晦涩难懂,理论性强,教师可根据内容需要安排学生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取长补短,给学生提供思维碰撞的机会,使之尽快找到处理问题的办法,促进释疑解难。比如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的重点是鼠标的多种用法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当讲到资源管理器的时候,学生表现出了困惑,仅凭借教师讲述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时,教师采用科学分组教学,同时给所有的小组都安排相关探究任务,要求小组成员通过交流和互动给出答案。如打开资源管理器都有哪些方法?资源管理器的窗口与普通窗口有什么不同?怎样创建快捷方式?学生在小组中都十分活跃,课堂氛围高涨,最终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方法,为初中生深入探究网络打好根基。
3.结合生活实践,激发学习欲望
初中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信息技术运用的案例,以此来丰富初中生的知识面,激发初中生探究的欲望。也可以让初中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锻炼综合素质。比如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电脑动画制作初探》,动画制作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有效方式,应让学生感受到动画用于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个动画——倒计时动画。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倒计时,学生们都积极的探索倒计时这个动画是如何做成的,最终得知从9到0共需要10个静态画面,也就是10帧,每个帧确定一个数字。然后教师让初中生尝试着去制作种子发芽的动画,学生们纷纷动手制作起来,新建Flash,插入时间轴和空白帧,再对每一帧进行操作,并同时按下Ctrl+Enter进行播放效果的测试,观察种子的变化。
4.注重科学评价,培养发散思维
评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改变“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不断拓展延伸知识,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每次考试以后,教师必须把所有的学生成绩做个科学系统分析,总结出学生的弱项,在课堂评价时可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错题的认知,减少出错率,提高考试成绩。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结合学生日常学习情况,以初中生的持续发展为本,注重方法引导和兴趣培养,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对于考试成绩上升较快的学生,教师要采用激励方法增强其学习自信。对于考试成绩下滑较快的学生,教师不要一味的批评,应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调用各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尽快提供成绩。信息技术教师要引导学生会创新学习,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制作各种小发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型及创新型课程,特别利于拓宽初中生的视野,培养其信息技术应用兴趣,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创新技能,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社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应用进行创新设计,加强对学生平时信息技术学习及应用的评价,让初中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挖掘教学资源,构建学习情境,激发初中生的自觉性思维,从容应对信息技术学习与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