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体会

2019-11-26

读与写 2019年11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乡土

郑 妍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思源实验学校 安徽 金寨 237300)

1.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

在近些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历史学科对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比较真实,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八年级抗日战争的复习为例,在讲述长达八年的抗日历史中,从杨靖宇讲到张学良,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到南京大屠杀,从抗日义勇军到西安事变,从台儿庄战役到“密苏里”号,在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之时,在这保卫华夏、保卫炎黄子孙之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次次壮烈的历史事实,让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在国与家的选择中,进一步对爱国主义进行了升华,真正领略到什么叫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

中华民族向来以刻苦耐劳、富有智慧,有着无限的创造力著称于世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充分体现。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典籍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历史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在世界史的教学中也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如揭露资本主义的血腥发家史,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以及讲述各国人民爱国主义斗争的事迹等。再如在讲授《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要让学生见贤思齐,深刻体会并学习张骞的忠贞爱国,不辱使命,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师应该时刻把“给青少年播下爱国主义种子”作为己任,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定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进行和落实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任务。

3.感受历史名言,树立爱国之心

历史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历史课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具有“以史为鉴、厚今薄古”的立意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和周密的课堂设计。从古到今,上下几千年,爱国事例不胜枚举。例如:千古传诵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历史名言。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之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岳飞的“精忠报国”。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感情地朗读。能燃烧起学生的热情,激发他们的联想。教师用深厚的史学积淀,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开放的思想意识,在课堂上引起师生共鸣,产生情感交融,才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4.用历史去触及学生的心灵

要想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学生身上产生较大的反响,还必须有针对性地用历史去触及学生的心灵——即接触和回答学生心中的“热点问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能不能清除腐败现象呢?通过我党历史上如何一步步走向胜利,怎样同陈独秀、王明“左右倾”路线斗争,由幼年走向成熟,终于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一部中国现代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的历史。历史史实已经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新中国成立后,是我们党自己纠正了“大跃进”的失误,粉碎了林彪、“四人帮”的反党阴谋,结束了动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历史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所以,对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克服社会上一切腐败现象,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而增强了同学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历史老师要善于从每一个历史事件中去努力挖掘思想教育素材,去点拨同学们心中的迷津,去点燃同学们心灵中的“热点问题”。只要我们想到历史教学肩负着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就会在历史课中,有说不完的爱国主义的万般思情,表不尽的人生斗争的哲理。

5.结合乡土和实践的教学是对爱国主义教育最后的完善“爱国始自爱家乡”

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材料,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家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对本乡本土的历史人物、事迹、文物遗址多少有些了解。讲授历史时联系他们从小耳闻目睹的乡土历史,将使学生倍感亲切,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乡土教材蕴含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思想教育的内容。为此,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和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总之,我们都知道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每一位历史学科教师的重任。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乡土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乡土中国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读《乡土中国》后感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