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教学中数学兴趣的培养

2019-11-26吴慧燕

读与写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师生关系情境

吴慧燕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智仁乡寄宿小学 浙江 乐清 325600)

在农村任教多年,我发现由于地域的差异性,农村孩子学习能力弱,对数学认识不足,认为数学学习是单调、枯燥,从而产生了对数学的厌烦和畏惧心理。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兴趣可以推动学生努力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就会喜欢数学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感受数学本身魅力,产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因此,学生理解、掌握与应用数学知识时,总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数学中的美,不仅表现在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还表现在它的精确美、逻辑美、符号美等,对于农村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从小处感受数学的美,数学的有趣。如,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猜数学成语,赛智力题目。这样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能使学生品尝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感受数学本身魅力,从而不知不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融洽师生感情,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双边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在热爱、理解、尊重学生中增进师生关系。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对待学生,教师如果以真诚的情感去爱护、关怀、尊重他们,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温暖,真正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师长,就会与教师建立起良师益友的关系,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虑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这样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就能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自身言行塑造增进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言行举止一定要有分寸,要做到言必行。学生能否按照教师的思路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认识的可信度。除此之外,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结合自身的工作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师德素养,以高尚的品格去感染、征服学生。

3.创设情境教学,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农村学生,由于见得少,做得少,导致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的意识较弱。为此,把思维过程“融”于情境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有利于认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大大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3.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问题和兴趣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兴趣引导发现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调动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使得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农村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对他们的好奇心加以诱发,唤起心理效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认知过程中,当旧知识不能解释新知识时,学生便会产生新奇感和对新知识的渴求。此外,在教学中设法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2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和想象,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如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观念,教师构建了一个活动平台: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活动,然后选出六个学生都喜欢的活动,每个学生喜欢哪个活动就参加哪个,活动完毕,马上提出问题:“哪个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多,哪个最少?活动人数最多的组比最少的组多多少?”此时,学生注意力会转移到思考问题上,然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能不能想出一个好主意,能清楚、明了地看出结果。这时候,教师就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统计。不知不觉中,不仅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而且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3.3 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易于提高兴趣。农村学生天生好动,通过动手操作,可让学生的手、眼、脑等协同发展,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也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教材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如在教学“平均数学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4根、5根、7根、8根四组小木棒,分成每组“同样多”,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移多补少”的平均思想,然后四组合在一起(总数量),要求学生很快地平均分成四组(总份数),每组多少根(每份数),最后得到求平均问题的解法。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借助动作思维来训练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发展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课外活动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获得开拓性发展,产生自觉探求数学问题的强大动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及时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使“无趣”变“有趣”,从“乐趣”到“志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农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此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师生关系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