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初中化学实验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
2019-11-26陈忠准
陈忠准
(福建省德化县第五中学 福建 德化 362500)
前言
初中学生开启并走进化学学科的大门,是从观察和感受化学现象开始的。在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运用实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直观感受,走进化学学科的研究过程,初步建立化学实验的思维模型,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历经观察、记录、搜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质疑、反思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可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获得感。在校本选修课中,化学教师开设“化学实验”选修课,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使之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初中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现状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化学课程一般在九年级开设,也有一些学校在八年级下学期开课,教学内容多,学习任务重,课时数量有限,以及中考升学所带来的压力,是初中化学教师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目前初中学生参与动手实验的现状如下:
1.1 学生动手实验次数少,参与程度低。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影响依然很深,对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及课后实验活动,教师更喜欢“讲”实验,认为把实验“讲”明白、把道理说清楚,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对一些学校学生的访谈中得知,学生在九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中,走进实验室的机会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动手操作了。一些学生在实验室中,只完成了氧气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性质、粗盐提纯等分组操作,对于教材上的其他实验如探究燃烧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等,表示只听过教师“讲”或看过视频片段,并没有真正动手实践对于在实验课上学生的参与状况,就课堂观察发现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偏低的情况。以分组实验为例2人一组的实验时常出现一位学生大包大揽地做,另外一位学生在看的情况,没有达到分工合作的预期,究其原因其一是由于小组内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不一,导致自动出现主次之分,认为平时成绩好的学生应该多做;其二是一些学生自身对化学实验操作存在胆怯心理,如酒精灯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不过关,畏于上手独立完成;其三是实验前小组内分工不够明确,以致出现等待的情况。
1.2 教师对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不足。多年来,受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在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如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在习题设计和模拟测试上下足功夫,而忽视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教学价。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在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和猜想,需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意识到在探究过程中既需要推理和判断,又需要观察和实验。此外,每个实验活动的背后都承载了不同的学科教学功能如,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中,学生能够学到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物质燃烧条件实验中,学生实则在探究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几种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学生则在探究一类物质的反应共性及化学反应规律等。应该说,学生亲历实验过程,有着教师讲解和纸笔测试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需要教师重新审视并剖析实验教学的功能及其内在价值。
2.化学实验选修课的开设与实施
2.1 选修课开设的课程目标。基于目前初中学生参与动手化学实验的现状分析,依托校本课程体系,积极应对,开设初中化学实验选修课。将化学实验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定为:(l)课程充分体现“化学味”,选择初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安排分组实验,促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误差分析、结果表征及应用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与探究能力,弥补常规课堂教学中难以达到的学习体验;(2)课程内容围绕化学与生活、生产联系的实际问题展开,注重真实情境下实际问题的解决,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探究过程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使学生感受科学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复杂性和完整性。
2.2 选修课开设的组织形式。在操作层面上,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选择往往源于对必修课程的喜好或对选修内容的兴趣。因此,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既要与必修课程配套,保持相对一致的教学序列,其内容和形式又要有别于必修课程。据此,初中化学实验选修课开设在九年级上学期,共安排12次课,每次课时长120min。授课形式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同时教师给予实验讲评与操作指导,压缩课堂讲授时间,最大限度地将时间交还给学生进行实验,同时增加实验后的问题研讨和反思环节。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原始记录;实验后要求组内学生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月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论、实验反思等,凸显一个真实化学问题的研究历程。教师及时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价,关注学生的过程性收获。
结束语
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素养的重中之重,实验选修课依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将科学探究的过程融入到每一次实验课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激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