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技巧之我见
2019-11-26韩萌萌
韩萌萌
(河北省迁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河北 迁安 064400)
音乐本身的节奏感、律动效果吸引着无数世人,节奏感让这些喜欢音乐的世人更具乐感、更能挖掘艺术内涵,同时更加深刻感知音乐的魅力和文化。加强音乐节奏感技巧指导,很好地落实奥尔夫音乐理念,让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得到专业性、情感性、艺术性升华。与普通学生有所不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智力上、视觉或听觉等方面的缺陷,节奏感对于学生来说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形之下要想激发学生的音乐求知欲并非易事,我们应想法子创设新颖独特的音乐情境,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节奏的变换及特点。笔者结合音乐教学课例,从乐器训练、听演训练、肢体语言辅助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提高特教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1.通过乐器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课程也是特教学校的艺术教育领域中的主要课程,音乐教师可借助这一平台较给学生树立审美、创作美意识,让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得到内化。为了改变学生音乐节奏感参差不齐的情况,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腰鼓、竹板、弦乐器等进行节奏感训练。教师的每次训练都要有明确的训练规则,训练时教师要加强节奏感技巧的场外指导。比如讲音乐课《小鼓响咚咚》当中,这节课要求小学生运用活泼风趣的风格演唱歌曲,增强对音乐忽强忽弱的节奏变化的接受和理解深度,进而初步学习一些打击乐器的使用技巧。音乐教师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给学生播放军鼓、腰鼓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打击训练兴趣。然后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做乐器演奏游戏,在鼓上放一粒米,按照不同的节奏和大小不等的力敲打这个鼓面,提醒学生注意看一看米粒有啥情况发生,能够从其中找到什么规律?学生们都纷纷尝试起来,有的轻轻的敲击,有的用力敲击,最终学生们能够说出道理:鼓声越响,米粒跳的越高。接下来音乐教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歌曲《小鼓响咚咚》,教师范唱以后,要求学生跟着音频打节奏,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最后全体学生跟着教师弹奏的钢琴曲一起唱,达到了最佳的节奏感训练效果。
2.通过听演结合锻炼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欣赏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陶冶作用,音乐表演还是提高学生音乐节奏感认知的有效手段。因此音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对音乐有着极大的喜爱之情,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找到学习音乐的最佳动力点。比如讲音乐课《小动物唱歌》当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合唱活动中勇于自我表达,感悟合唱的特有愉快。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基础情况,音乐教师给学生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沙》,一边带领学生做律动,一边引导学生积极全员活动,课堂上充满了节奏感极强律动效果。再给学生播放《小动物唱歌》的视频,当学生对这首歌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模仿小动物演唱歌曲,大多数学生都举手回应,在学生表演完毕后,教师给学生发放了小礼物,为学生的更好表演增强自信。通过演唱,不仅增强了音乐感悟能力,还使学生知道了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道理,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德育教育。学生在学校大型集会演出时,音乐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活动场地,学生在听到相应的节奏感强的乐曲时,可以起身随着节拍动起来,边听边跳找节奏规律,培养学生在听中体验、在听中吸收乐理的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也能够顺利的表演歌曲,更好的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3.通过肢体语言的辅助帮助学生建立音乐节奏感
教师在进行乐器演奏、范唱、乐理讲解过程中,遇有节奏感明显的地方就用肢体语言及时帮助学生体验节奏的特点,如通过手指的规律性上下幅摆、腰部的轻微规律性扭动、头部的节奏性点头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进该节奏。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有些是具有听力障碍,不能很好的倾听音乐。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使用音乐。比如讲音乐课《我们的田野》当中,首先安排学生感知本首歌曲的旋律之美,音乐教师通过腰部的规律性扭动来表现歌曲的韵律,获得了学生的支持,学生们也跟着教师一同扭动起来,很快就学会了歌曲,而且也教给了学生发现音乐内涵美和音乐外显美的方法。音乐教师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家乡,锻炼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知识的交叉运用。再如讲音乐课《手拉手,地球村》当中,这首歌节奏轻快鲜明,能够较好的培养少年儿童的活泼个性。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利用头部的节奏性点头来表现歌曲的强烈节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为了突破教学难点,音乐教师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两两结合或多人组合成搭档进行展示,发挥学生的能动效能作用。
总而言之,特教学校的音乐教学难度确实很大,任务真也是很繁重,需要音乐教师具有娴熟的音乐新理念和变化的教学方法,善于调动学生的音乐参与热情,为学生构建初步的音乐知识脉络,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同时,组织相应的节奏感训练项目活动,对开启学生的音乐思维,激活他们的音乐情感,设计科学、有效的练习内容,实现音乐节奏感教学效果的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