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建分析
2019-11-26李坤宏
李坤宏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1120)
引言
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衡量教学重点和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高职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本身的培养方向和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整合配置,为职业院校具备较好的评价体系设计内容。因此,教师需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行组织构建,确保评价体系细则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统一。
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建要则
教学体系设计过程中,需整合配置合理的评价要则和评价要素,采用双向配置的原则确立出必要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体系本身的有效性。首先,教师需保证体系的深度。即需采用深度实践的理念,巩固高等职业教学细则和教学指标,同时利用“教”与“学”的双重导向规则确立出评价的基本细则,提升评价内容的合理性。例如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导向确立出主观培养因素,采用综合测试的方法确立出必要教学体系,使学生的核心能力得到开发[1]。其次,体系需要具备“循序渐进”的效用,切忌不可急于求成,需采用科学评价要素综合评测出体系规则内容,并以此制定出对应的评价步骤。
2.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背景质量评价体系创建方法
2.1 教学内容评价。新时期高职教学中,务必将培养学生为主要实践目标,采用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整合探索。要求教师全面监控学生的实验情况,以确保主体评价内容的合理性。首先,学校教师需测试出不同指标细则内容,采用多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综合配置,以确保所有监控体系与教学指标内容的统一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宏观角度分析所有评价项目。其次,教师也需结合日常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例如教师可根据高职教育的基本考核要求制定对应教学计划,围绕教学、实验以及专业实习三方面要素进行协调、控制,需根据现有教学安排进行课程设计,提升教学的准确度。
2.2 基本教学评价设定。教学体系设定需结合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中确立出必要的实践教学目标。由此,需采用以下模式构建出必要的体系内容:
第一,教师需完善教学设施配置,根据学生的适应能力、就业方向以及学习方式进行综合性评测,采用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确立出必要的综合评价指标,以满足学生的培养需求,也利于提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同时,教学配置设计中,教师自身需要注意学生自我成长情况。根据当前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个人职称、基本学历以及个人意识情况进行综合探讨,确保所有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提高学生本身的核心素养。此外,教师也应当以提高个人的责任意识和个人修养为己任,不断学习到新时期高职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基本评价配置需采取不同的实践思路。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情趣、知识理论水平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拓展,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落实必要的训练内容,确保学生专业课程的评价指标都能够在合理配置中得到培养,使价体系与基本理论教学思路所协同。
第二,实践教学评价设定中,教师需根据各专业的实践方向、实践思路、实践能力进行探讨,且需要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确立出必要的评价指标。例如在就业水平的判定中,则需要要求学校设立相应评价机构,开展相应就业训练。此外,要求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打分,同时教师评价等要素进行实践,确保主体教学思路与学生课题研究与开展的统一性。另外,评价过程中也需要教师采用合理的监督模式,划分出高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督检,确立出必要的反馈信息,从而提升教学审查的可靠性。例如需要教师明确实践教学方式、教学地点,综合性探讨学生主观能动性,并针对性为学生提出一定的指向建议,有利于促使评价更为“良性”。
2.3 教学结果评价设定。后期课程教学设定中,教师需采用专业知识逻辑、文化素养逻辑、专业知识导向等方面的要素确立出对应的评价指标。例如可根据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情况进行探讨,结合课时进程模式进行整合调研,辅助学生进行相应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践。同时,教学技能设定评价中,教师需根据不同学科的量化模式开展必要的专业评价内容。如根据同一时期学生的学习导向、学习能力、学习素养以及专业理解能力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明确出一个基本要素规定[2]。此外,教师指标设定中,教师也根据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节点分别制定额定评价、管理、监督。如分析课堂中需要分析学生的参与度,根据相应学科专家所给定的教学意见进行探讨,确保学生的基本评价指标得到巩固,提升高职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学结果评定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和社会意愿进行探讨,采用以“实训”为重点的重要评价模式,确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品设计中,教师需学生的专业行使、个人能力并确立出个性化的评价体系,并及时融入互动教学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