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9-11-26许小林

甘肃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知识情境

■许小林

(张家川县大阳学区南山小学,甘肃 张家川 741500)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笔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有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如,教学《认钟表》一课,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整时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学伊始通过创设龟兔赛跑谁赢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看时间的需要,并利用已有知识试认时间,在此基础上展开讲授。其次,课中注意在大情境中创设不同的小的问题情境:懒猫参加森林运动会看到的龟兔赛跑、小猪参加森林运动会的时间、帮懒猫修钟表,使学生对探索新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探索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发生碰撞,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能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交流。

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计数时,我采取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锄头,8像葫芦,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学具体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常常需要借助动作操作。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环渐进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建立丰富的表象,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如叫“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学互相检验一下,看看画的对不对?在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在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的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四、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好动也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游戏恰恰符合学生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材料内容,恰当引起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和应用知识。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游戏中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为他们学数学和爱数学创造了条件。如学习观察物体时,我先让学生学习做玩积木的游戏,一个学生说口令,一个学生摆积木,通过多次的游戏,让学生很快学会在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的表面是不同的。

在教学中,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他们在玩游戏中学数学,能把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口算练习时,常用的有视算、听算、对口令、开火车等,在增加“打手势”、“悄悄算”、小组竞赛、“森林医生”、“口算大王”、“优秀邮递员”等,气氛更加热烈。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知识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