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导规范表达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途径
2019-11-26贾艳红
■贾艳红
(张掖巿甘州区北街小学,甘肃 张掖 73400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计划地进行写作练习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学生在一、二年级时不进行系统的写话训练,那么有可能从三年级开始至高年级时,写作能力偏低,写作时语言枯燥、内容空洞,出现无话可写的“词穷”及不能表达出所写作文的真情实感的现象。因此,在低年级就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可以为学生升入高年级进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通过写话训练,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其语文素养。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活泼好动,喜欢将自己了解的事情与他人分享,热衷于表现个人的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引导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而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如在讲解《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激情导入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通过上次课的讲解,大家了解到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快乐而感到幸福。在实际的生活中,也有一个这样的人,他的一生以帮助别人为快乐。”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雷锋的画像,让学生猜一猜这是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告诉学生:“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找他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而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写,将答案写在语文笔记本上,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中是如何寻找雷锋叔叔的。当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到原来雷锋叔叔在需要爱心的地方时,就能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课文学完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给学生们出示一个固定的句型,让学生们在括号中填写词语,进而深化学生的写话能力,如我们班(某某同学)是小雷锋,我想对他/她说( )。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有利于使学生的写话更加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写话兴趣。
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养成写话习惯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观察能力与感悟能力,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度较低,缺乏语文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经验,这导致低年级小学生在进行自由写话训练时,常常不知从哪里写起,写话内容单一,写话素材过于死板,没有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水平。导致低年级小学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阶段大多数低年级小学生从小受到家人的宠爱与呵护,他们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常识,语言素材积累匮乏;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导致学生缺乏对于生活的观察,没有引导学生将自身真实的感受写出来,没有让学生养成写话的习惯。为此,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如教师在讲解《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观看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动画课件,思考为什么小白兔只拿回一包菜籽却有吃不完的白菜呢?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让学生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如小白兔收下了说:“谢谢您!”要让学生读出感谢有礼貌的语气;当小白兔说出:“我不要白菜,请您给我一些菜籽吧。”要让学生读出请求的语气;当小灰兔很奇怪地问到:“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要让学生读出惊讶的语气;当小白兔说:“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要让学生读出自豪的语气,从而使学生对于“说”有新的感悟与体会。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与感想,并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积极地写下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意识到要做一名爱劳动爱学习的好孩子,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阅读、体验生活,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写话的内容,有东西可写,写作情感更丰盈,还应培养学生写话的习惯,规范他们的语言表达,使其养成爱写话的良好品质。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学生从起步阶段就能养成良好的写作素养,这为他们步入高年级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