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11-26何贵生

甘肃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探究性课文

■何贵生

(成县支旗学区,甘肃 成县 742500)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这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本文从阅读技巧、阅读的心理品质和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达到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阅读基本技巧培养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阶段,一些关于风景、动植物的描写以及童话故事等文章,只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就行了。但一些以说明为主的课文,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样的文章逻辑性比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往往容易失去兴趣。为了使学生喜欢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抓住课文的主体段落,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阅读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文的外延创作,促使学生动脑思考,这样学生既完成了阅读内容,又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2.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第一,要让学生学会默读。默读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整体内容,阅读速度较快,不易疲劳,有利于记忆。要提高阅读速度,需要学会默读的技巧,一要避免发声,二要减少注视点,三要缩短眼停时间,四要避免回视。第二,要让学生学会略读。略读的要领,首先以最快的速度一字不漏地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了解全文的梗概、背景等。在接下来的段落中,只需关注关键句子、重点词句。结尾的几段因为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所以要阅读得充分一些。第三,要让学生学会精读。精读一般有三个步骤:首先,要划分文章的段落,找出段落的中心句、重点句,概括出段意;其次,要根据各段段意,归纳主要内容;最后,要留意文章的题目,概括出中心思想。

二、阅读的心理品质培养

阅读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解,提高审美情趣,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品质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家长和教师要通力合作,为学生树立起“标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发展积极、正向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有目标地进行阅读指导,灵活生动地设计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阅读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获得。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创设阅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自尊感、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

1.教师要研究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教师课前要进行阅读研究,充分分析阅读内容,创设情境,挖掘兴趣点、竞赛点,明确探究目标,创新探究思路,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引导学生运用读、疑、思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巧妙点拨。

2.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萌发探究意识,探究性阅读一般从学生的“问”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创设一种开放性的、有意义的、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其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如,教学《月亮湾》一课,学生先提出问题:月亮湾在哪里?为什么叫月亮湾?月亮湾的景色怎样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课外书、上网、看影视等方法进行探究实践,最终解决问题。

3.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有些学生面对阅读内容,不知道如何问,或者不敢问。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方式。小学生提问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种形式。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出这三种形式的问题。

此外,让学生提出有质量的疑问。阅读过程中,可质疑的问题很多。由于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多而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他们从众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主要问题,围绕中心提问,抓住要点,有思考价值。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以兴趣为先导,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培养他们的阅读品质,学会自主阅读,养成“好问”“善思”的能力,让阅读真正成为受益一生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探究性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背课文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