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2019-11-26李玉茹

甘肃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法课文

■李玉茹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小学,甘肃 兰州 730000)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教育科目,它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之外,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在教学的时候使用科学的授课方式,注重改革与创新,由此,情境教学法应运而生。下面,本文重点分析一下如何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法,从而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一、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依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特点等,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氛围,并创设出适宜的学习环境,让教学在良好的环境氛围和积极的情感中开展,以此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可以参与到认知活动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二、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1.情境导入。通常,课文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激发兴趣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只要课文导入成功就一定会提升整体课堂效果。一般使用到的课堂导入方法主要包含有:视频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对比导入等。如,在给学生教授《北京的春天》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讲一些本地过春节的热闹景象以及自身的心情等,然后再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有关北京春节的情境,一般是视频或者图片等,让学生猜这是哪一个地方的春节,在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在学生表述完成之后再告诉他们这是北京的春节,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文内容。这比传统的一开始就在黑板上给学生认生字读课文要有效。

2.情境设疑。在课堂上提出疑问能够有效开启学生心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终使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最高。其中,问题设计得好,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一些平时在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并不是不会发言,只要疑问设置到位,在其感兴趣的点上就会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去发言。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求异与创新的思维也会随之迸发。

3.情境游戏。游戏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和游戏之间的结合点准确找出来,以此实施教学活动。如,教师在给学生教授《手指》这节课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完全带进故事情节之中,由此调动学生的情感,并参与到认知活动之中去,使其思维意识能够彻底“动”起来,确保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玩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创新。

4.领悟情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能够让学生将自身实际生活联系到语文学习中,能够设身处地去体会课文之中所描绘的情境,能够在大脑中描绘出来更加鲜明的图像,由此进入到情境之中。如,在给学生教授《匆匆》这节课的时候,因为这是朱自清描述时间流逝的文章,当中体现了作者一定的惋惜与无奈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一般很难能理解时光的匆匆和作者的感情,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开头与结尾的设问句式,进行全文朗读,思考文章主要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作者有没有回答?你们从中有没有感受到什么?这样,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相互探讨:自己每一天都是怎样度过的?自己的每一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或者是身边的人都是怎样过日子的等等,让学生依照自己生活当中的经验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5.情境创设。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如音乐、画面、生活场景以及实物表演,这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情感体验,让语言文字变得更加鲜明,学生学习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给学生教授《石榴》的时候,其中有大段的文字描写了有关石榴的颜色、味道、样子等,比如“晶莹剔透、玛瑙、清爽无比”等,没有吃过石榴的人一般很难充分体会这些,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拿一些石榴,让学生自己剥剥看,强化对形容词的感受。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要想理解文字所蕴含的意思,教师就要调动其形象思维,将语言文字转换成为图像资料,让学生从中进行课文感悟,提升语感。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发现情境教学是将原先教学方式所轻视的情感、价值观、兴趣及品质等要素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将“情”当作“点”;将“景”作为线,以此将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景与物相互串联起来,实现有机融合。并通过创设的各种语言环境,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法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