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书友会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尝试
2019-11-26高千茜
■高千茜
(兰州市水车园小学,甘肃 兰州730000)
小组合作学习被誉为近年来最富有创意和最为成功的教学策略。利用小组合作的书友会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能让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得到发展。同时,将课外读物引入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体现“多阅读,多积累,多交流而后运用”的学习规律,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笔者对书友会的活动形式,作了如下探索。
一、成立书友会小组,创设阅读交流平台
1.组织形式:书友会以班级里随机选择的10个孩子为一组,各小组在家长的帮助下确定组名,也可以求助老师来帮忙命名,如“悦心小书虫”、“虫虫特工队”、“爱阅书友会”、“未来之星”、“萤火虫”等各具特色的组名就这样产生了。
2.形象、标志、旗帜、奖牌:为了突出每个小组的特色,发挥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每个书友会都设计了自己的Logo、制做了具有统一班级名称又带有各自书友会名称的旗帜,还设计制作了书友会的奖牌,用来奖励读书用功、进步大的同学。
3.口号:每个小组都制定了自己的读书口号,比如虫虫特工队的“读书,快乐童年。”
二、活动形式
1.参与人:书友会与以往的读书小组最大的区别是家长的全面参与和组织,书友会里的10个家庭轮流组织读书活动,以每日的阅读为主,以每个月一次集体活动为辅,如遇特殊情况无法组织的,与后一个家庭交换组织权利。
2.书友会的活动:
(1)每日读书:每个书友会的家长每晚陪伴小朋友读书20-30分钟,并将读书视频与字数统计发布到每个读书群内,由组长统计,从最初的每天数百字,到现在的每天五六千字,日积月累,积沙成塔,现在读书最多的孩子每年的读书量已经达到了130多万字。
(2)书友聚会:活动每月举行一次,在当月选择一个周末,在广泛征求组员的意见后确定活动时间,通常为半天或一整天。
(3)短途旅行:在寒暑假里结合一定的主题,选择2天左右的短途旅行,增长见识与阅历,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
(4)公益活动:由班级出面,每一学期组织一次读书联谊活动,和周边城市、县区的农村薄弱学校的孩子们一起读书、交友、献爱心。目前已经在省内多个地方展开多次公益读书活动。
(5)参观学习:各个书友会都会组织孩子们走进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各个场所,比如雕塑馆、博物馆、科技馆、规划馆、网红书店、重离子实验室、农业种植基地、特警支队、大学场馆等各类场所,所到之处还能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激发孩子们读书兴趣,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培养报效祖国的胸怀。
三、书友会的读书方式和效果
书友会的形式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提高孩子们语文的表达、写作能力。所以,各个小组必须开展不同的、具有实效性的读书活动。
(1)讲出来:每个小组成员将自己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信息在小组内讲一讲,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看到的故事或是自己在小组内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2)读出来:书友会每次活动中都要求小组成员读出自己喜爱的一段文字,通过朗读培养孩子们的语感。有时还要求孩子们共同诵读经典名篇和诗作。慢慢的,学生不认识的字越来越少,读书不再磕巴了,语调和感情也能跟上故事节奏了,主持词的草稿中拼音越来越少,字越来越工整了,书本也从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拼音版《格林童话》,逐渐变成了大部头的《淘气包埃米尔》。
(3)背出来:将自己在课外书中看到的最美的或对自己最有启迪的语句,背给同学听。同学们经常采用这种活动形式背古诗,有同学甚至尝试着背《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
(4)写出来:将读过的名篇佳作作为范文,小组成员各自仿写。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小组成员每人写写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适当学习运用拟人的写法和心理描写等写法。读了诗歌,仿写诗歌,并加以展示,凸显读写结合。读了《海底两万里》《夏洛的网》等作品,完成小组阅读记录卡。
(5)演出来:书友会活动的时候,可以将看到的精彩故事,让孩子们自编自演,编排成课本剧。如看了《美女与野兽》中的精彩片段,小组尝试着演一演,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语言从哪里来,“生活是根源,语言是手段”。语言来自生活,语文学科发展学生的语言,一定要与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中来,也要能够对生活发生积极作用。推行书友会的读书活动以来,很大程度地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和交际沟通能力。以书友会的方法开展阅读活动,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完善书友会的模式,将阅读进行到底,不断促进学生精神、心智、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