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2019-11-26杨双武
■杨双武
(秦安县罐岭中学,甘肃 秦安 741619)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忽略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身心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然而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沿袭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一味地照本宣科,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间接把学生培养成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机器,这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相违背。
2.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就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侧重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为抽象,学生一时之间很难掌握相关的数学计算方法是很正常的,所以他们在进行计算时也没有科学的计算意识。比如,在乘法与除法中,不懂与“0”的计算概念;在加法与减法中,没有理解个位数对齐与末位数对齐的区别,这些都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导致的结果。
二、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参与计算,真正提升计算能力。而低年级学生身心尚未成熟,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静下心来进行计算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加法”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同时,结合所学的心算、笔算,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是这样做的:采取开火车、抢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丰富课堂学习模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大量计算错误,而这些错误的根源并非不会计算,而是由于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所造成的。比如,粗心导致看错运算符号、书写不够规范、题目写错行等。所以,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尤为重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在计算过程中还要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做题仔细。在计算完成之后,还要检查、验算。当然,教师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小学生计算学习的榜样。
另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仔细读题、审题的意识。在计算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分析题目要求,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状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检查与验算的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验算的重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偏题、马虎等出现计算错误。
3.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计算方面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计算知识。在开展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添加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计算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运算,将抽象的数学计算过程直观化、生动化,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计算知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繁杂而又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不断与时俱进,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做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设计者与开发者,以调动起学生的计算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为日后的成长学习乃至人生的发展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