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2019-11-26柳延伟

甘肃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实践证明教学方式文本

■柳延伟

(临泽县五三小学,甘肃 临泽 734200)

毋庸置疑,当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为特点的“互联网+”介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时,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合作

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师的高高在上和单项灌输,换来的只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课堂的费时低效和教师的无可奈何。唯有充分放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学习、自主合作和自主探究,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和表达力。而这一切,离不开“互联网+”的保驾护航。

比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动态箭头展开圆柱的侧面,学生可以自己去探索、验证圆柱体的侧面究竟是什么形状。

又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要求查阅近十年的二月份的天数,现有的台历或年历不够用。于是,学生从网络中调出2008年到2018年二月份的月历,小组合作制作了一个对照表,很快发现每隔四年有一月闰年(这一年的二月为29天)。

二、从单向灌输到情境育人

小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转移,单一的知识呈现方式很难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而适时利用“互联网+”,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在清新醒目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愈投入,学得愈轻松,收获得愈多,善学、乐学、会学的劲头充盈在学习的每一个细微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比如,传统教学条件下,师生都是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用希沃5自带的学科工具来演示——从点对点、线对线,到读度数,都可以随意拖拽、放大、旋转,在形象逼真、声光色集于一体中轻松地突破了难点,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由拘囿文本到内外结合

实践证明,仅仅拘囿在现有文本中是不够的,仅仅沉浸在此时此刻踯躅不前也是不可取的,好的数学学习还应该基于文本,而超越文本、由内到外,进行更广意义上的拓展延伸,力争达到“由根生干,由干生枝,由枝生叶”之目的。而这同样离不开“互联网+”的高效介入。实践证明,学生会因为高效化、多元化、立体化、开放化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使得数学知识更加有趣,数学学习更加轻松。

比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借助“互联网+”知道了更多:原来早在古代,《周髀算经》中已经有涉及到圆的研究:“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原来,“古代木车”的制作中就蕴涵着圆的一些本质属性;原来天坛、广州圆大厦建筑、圆形景德镇瓷器等等无一不是充分利用圆之优点的典范。这样的课内外探究为“圆”增值,为数学增值,为学生的学习增值。

实践证明,因着“互联网+”的保驾护航,学生探究的触角延伸到了古代,波及到了建筑业,正所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这里的“小”充满磁力,这里的“大”充满磁场,这里的“大”和“小”均离不开“互联网+”的深度渗透和高效对接。数学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从“小”到“大”,与古往今来、寰宇四海的先哲“通上电”,与更深处藕断丝连的资料“挂上钩”,与更先进的快捷高效的呈现方式“连上网”,以此发现数学的生机、发现数学的广博、发现数学的绚丽。

猜你喜欢

实践证明教学方式文本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高等数学解题中概率论方法的实践分析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论素质测评(一)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