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9-11-26李文煜
■李文煜
(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九年制学校,甘肃 武威 733000)
足球运动属于体育教学中的主要项目之一,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较大帮助。但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仅有35%的农村中小学开展了该项目,大部分学校由于受到思想、设备、场地、资金的制约而无法有效开展,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对此学校管理者应积极打破这一瓶颈,突破重重障碍,使校园足球能够在农村中小学中得到高效开展。
一、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影响因素
1.教师因素。教师作为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主导者,不仅是学生足球技能提高的训练员,而且肩负着发扬足球运动,提高学生足球兴趣的重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足球活动,使学生们深深爱上这一运动,并从自觉锻炼中提高足球技能和水平。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足球的态度,如若教师在教学中态度认真、充满活力,用自身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感染和激励学生,则学生将在教师的带动和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训练水平,提高对足球运动的喜爱程度。反之,教师如若偷懒懈怠,在教学中敷衍了事,学生自然受其影响兴致阑珊,得到不良的教学效果。
2.学生因素。在农村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中,学生属于主体因素,不但是学习的主人,也是锻炼的主体。但是中小学生往往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体育锻炼的时间被压缩,无暇顾及足球练习,如若因为练球而耽误功课,则无法弥补落下的课程。上述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与足球的接触,致使学生很难从内心深处了解和喜欢这一运动,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校园足球的开展难度。
3.场地与设备因素。足球锻炼需要充足的场地和设施支持,没有良好的训练场地与器材支持,不但会影响足球训练效果,还会增加学生受伤的可能性。而对于农村地区来说,足球场地的建设、设施的引进、校园足球联赛的宣传、管理等均需要资金支持,如若没有充足的经费,则一切都是空谈。由此可见,场地、设备与经费属于校园足球开展的支撑因素。
4.政策因素。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政策因素属于保证性因素,只有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方案,才能够确保足球活动顺利、有序、高效开展。但是,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受到政策因素影响而难以落实。
(1)部分学校没有开展足球课。足球课程与体育教学的结合属于重要的政策规定,是校园足球开展的有利保证。但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尚未将此项课程纳入体育教学,使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足球知识与技能。
(2)课余足球训练落实不足。对于不同的农村中小学校来说,课余足球训练的落实程度也不尽相同,很多学校开展的足球训练只是为了足球联赛,比赛结束后学生就失去了训练机会;而部分有训练的学校中,在训练时间、频率等方面均不相同。
由此可见,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应逐一落实到位,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当中,促进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园足球的高效开展。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质量的有效措施
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以校园足球大纲为指导,在满足足球教学标准的前提下,全面掌握学生的足球基础水平,然后与课程标准相结合,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目标,转变以往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足球知识结构,强化足球练习,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从而形成良性教学循环,促进足球开展质量的提升。其次,提高足球教学针对性,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与身体素质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良好的足球体验。最后,提高教师的素质与技能。在校园足球教学中,教师的技能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交流活动,相互分享经验与心得,针对足球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相互借鉴与学习,使校园足球开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足球作为一种常规的体育运动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资金、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开展质量不佳。对此,教师应以理性、客观的眼光来看待相关影响因素,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不断创新和优化足球教学策略,使足球教学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