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9-11-26孙晓珠
■孙晓珠
(秦安县兴国镇邢泉小学,甘肃 秦安 741600)
教师重视词汇教学并采取有效的词汇教学措施,有利于促进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更好更快地学习母语,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但就以往的词汇教学来看,很多教师没有运用恰当的词汇教学方法,整体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也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小学语文词汇教学的现状
1.没有认识到词汇教学的作用与意义,教学观念落后。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落后的传统教学法教学,且在词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就小学阶段的教材内容来看,很多词汇并没有出现在教材上,没有高度重视一些基本词汇的编撰。再加上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内容给学生分析,并未给学生重点讲解每个词汇的含义,使得很多学生对词汇的认识不深入。
2.缺乏词汇教学环境,且词语释义具有一定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融合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不可将词汇教学独立出来,避免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无法了解词语的含义,甚至让学生对词汇的学习不感兴趣。还有部分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将词汇教学放在课文教学之前,这样的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也会造成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比较低。
3.学生自由发展,使得教师主导作用缺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也逐渐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但是就语文词汇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还存在错误的认知,即认为自主发展就是自由发展,没有考虑到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从小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若离开教师的指导,他们在理解字词时也就停留在表面,词汇教学的整体效率也不高。
二、小学语文词汇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1.运用表演教学法激发学生学词兴趣。就小学语文教学来看,识词属于枯燥且又烦闷的一个过程,因此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这部分内容,且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缺乏热情与兴趣。表演教学法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出发点,重视寓教于乐,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到部分抽象的词语的内涵,并且给学生赋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也是语文词汇教学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为例,文章涉及到一个新的词语“风餐露宿”。很多学生表示在理解这个词语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文本表演的方法,让学生表演孔子求学的过程。如此一来,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孔子当时特别着急拜师,主要是因为他当时吃不饱也穿不暖,甚至是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精神才能感动他的师父,所以老子等人也将自身毕身所学传授给孔子。同时,这个故事也给学生一定的启示:在学习中也应像孔子一样,就算是风餐露宿也要勇往直前。如此才能让学生理解超脱词语表面的意思。
2.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主动引进新的词汇教学方法,如此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有利于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融合了各种知识。为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也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分析词语。小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很强的探索欲、好奇心,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单独进行词汇教学,应将词汇教学置于具体的情境当中,为小学生创设一个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入地理解词语。以教学“勇往直前”这个词语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设立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情境,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有没有同学知道两万五千里长征呢?”待同学们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其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如此也能加深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3.重视文章整体语境,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字、句、词等都是属于一个整体的系统。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个整体思路,切不可将词语与文本分割开来,要重视整体的文意与语境。课程标准提出,“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为此,教师要重视文章的整体语境,把词汇教学融入到综合性的语言教学框架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及智力的发展。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在讲述“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这个词语表义的丰富性与生动性时,笔者让学生试着用一个字替代“绿”,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后,笔者告诉学生,“绿”是这首诗的诗眼。“绿”不仅表示绿色,也表示“吹绿了”,将春风拟人化了,这样更含蓄、更具动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