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2019-11-26董清正淳友忠张江龙

运动精品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院校高职

董清正 淳友忠 张江龙



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董清正 淳友忠 张江龙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贵州 凯里 556000)

自十九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仍然存在着各种困境和不足,鉴于此,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总结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高职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步入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了教育事业良好的环境,并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迈进,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使命,而高级技能型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摇篮,由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是每一所高职院校的目标和责任。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仍然不明确,体育课程如鸡肋般的存在,体育教育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体育教学促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效果不明显。由此,为了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健康全面的发展,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总结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1 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教学目标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统领着体育教学过程、掌握着教学的基本走向。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定位模糊不清,从而导致体育教学实施过程的混乱和教学效率的低下。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照搬或模仿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虽然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具有诸多共性,但其也具有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集中体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上,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科院校不然,而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均是服务于人才的培养,在制定高职院学校体育目标的同时必须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1]。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的摇篮,一切教育活动均是围绕人才培养而进行的,而能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能否适应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发展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标准,体育教育在对学生体质人格改造的同时必须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相结合,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将体育教学仅仅看成一门身体锻炼的活动,与职业能力培养完全脱钩。鉴于此,高职院校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运动技能、掌握健身健康知识、发展终身体育观的同时必须着眼于职业导向,必须以各专业职业需求为导向制定差异化的体育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合理的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不同的专业以其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如医学专业可以选择健身有氧型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气功、瑜伽、有氧保健操等;旅游专业学生可以选择表演难美型项目和健身塑身类项目,如体育舞蹈、民族体育舞蹈、武术套路、健美操、跆拳道等;汽车机电类、建筑类专业学生可以选择体能主导类项目,如田径、球类等!

2 优化教学实施,使体育教学与现代信息化教学结缘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课程教学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渠道,过于强调运动过程中身体机能的表现,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和个性的表现以及所学内容的实用性,造成学生的运动潜能无法表现,进而抹杀学生的运动个性[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只知一味地讲解示范动作,如练习投球、跳跃,简单讲解完动作后,就让学生自己练习一整节课,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没有贯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把握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在学生实践练习中进行教学。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与陈旧的教学内容,只会让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不断下降,让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旷课现象频繁发生,体育公共课的教学质量逐步下降。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教育对教学的需求,各种新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如火如荼,然而体育教学始终坚守传统教学模式,以操场为阵营,以口传身教为手段,似乎与现代科技无法挂钩,致使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缘由主要是教学体育教学设施落后,体育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由此,应优化体育教学设施,尽可能的配备体育多媒体教学场地,让多媒体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优化学校信息化网络布局,让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各局域,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良好、畅通的教学资源传递平台。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尽快能得使翻转课堂,视频预习教学,信息交流互动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结合,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3 建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数据库,实现各高校之间体育资源的共享

当今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位人类的工作、生活带来无限的便捷。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3]。通过一台电脑可以洞察世界的一切,可以与世界个角落取得联系。高职体育教学也应该充分应用互联网强大的数据能力,通过建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数据库,实现各院校之见体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当今大多高职院校之间交流较少,部分高职院校封闭自守、我行我素,从来不与其它学校进行交流,也没有这一时期需要的是大量教育资源的熏陶和借鉴,导致体育教学成为一种机械性的套路,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中,要注意利用互联网,建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数据库,实现 教育资源之间的共享,加大不同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机制,展现体育的艺术表现价值和竞技水平

4.1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机制

在教学内容上,大多高职院校依然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笔者对我国部分省市体育课程教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发展,我国大多高职院校只开展2个学期的体育课程,部分学校自2017年起开展3个学期体育课程,且主要以选项课为主,以选项分班,教学内容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如篮、排、足三大球,乒、羽、网三小球,武术、跆拳道、健美操等项目,由于职业院校学生体育基础薄弱和时间的紧迫,每个学生每个体育项目只能学习1个学期,致使选项教学以基础教学为主,1基本动作可以使得教师教数十年,不利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和体育教师职业的发展,然而如果1个项目学习3个学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满足了对该体育项目有浓厚兴趣同学的需求,但也使得对该项目没兴趣的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同时也抹杀了部分学生学习其它体育项目的机会。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弥补机制,以体育课堂教学为基础,充分的发挥学生课外社团机制,各社团成员的吸收必须以自愿为原则、以兴趣为枢纽。学院应大力扶持学生社团,各社团配备专业的体育指导教师,最终形成良好的课内课外体育氛围。

4.2 展现体育的艺术表现价值和竞技水平

当前,体育课程在高职院校各学科中低位普遍低下。究其缘由,除了大部分人对体育的认识不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自身的缺陷。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仅仅是一门形式课程,体育教学也是程序式教学,体育教师按时按程序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且每学期自始至终的体育教学、体育评价均是由固定的1位体育教师完成,学生对该们课程的掌握程度、技能熟练程度等只有上该班体育课程的教师知晓,其它老师、甚至领导无从知晓,再加上少数体育教师放羊式体育教学的恶性影响,体育教学在学校其它非体育专业老师、领导心目中成为简单的锻炼身体的活动,甚至被认为学校最轻松、最随意的工作。面对如此尴尬处境,我们必须进行反思,体育与其它文化类课程教学具有诸多共性,但又具有自己的个性[4],这种个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结果上,体育技能的的评价是显性评价,不像其它文化类课程必须通过严格的试卷考试评价,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用肉眼可以直观直接评价。由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要想确确实实服务于学生、为学校师生、领导真正认可,提升学科地位,仅仅依靠简单、程序化的体育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体育教学成果尽可能完美的展现给大众。具体方法为表现难美型项目(如武术、健美操、跆拳道、体育舞蹈、瑜伽、舞龙舞狮等项目)尽可能的参与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的展演,如每年一届的校园会开幕式展演、晚会展演等;其他无法通过美观度评价的体育项目努力提高竞技能力,尽可能多得参与竞技体育比赛,以获得优异成绩,提高知名度。展演和竞技比赛是检验体育教学活动优劣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展示体育教学成果,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学校中地位的最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实现体育教育功能的最有效手段,因为体育所蕴含的拼搏、团结等精神只有通过比赛或展演才能显现。

5 以地域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体育项目

高职院校应充分依托地域文化特色,根据学校、学生特点因时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尽量将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行列。因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每一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各民族人民世代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5]。在文化繁荣、文化强国的新时代,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职院校与我国时代背景是一脉相承的。如少数民族区域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的挖掘当地民间特色体育活动,并引入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大力发展,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体育项目,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并努力创建品牌效应,以此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甚至学校的知名度。

6 注教师的个人发展,尽可能地增加体育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

我国大多高职院校是由中职院校合并而来,院校的体育教师大多是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随着学校级别的升高和办学规模的不断增大,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由于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和学生身心特点的不同,原有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难以再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6],由此,只能招聘应届毕业生来壮大师资队伍,但新招聘的教师缺乏实际教学经验,需要进行漫长的磨练,导致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一切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均是由教师主导实施完成[6]。由此,教师的教学能力平直接关乎着整个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和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的个人发展水平也直接决定着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程度。因此,学校应注重体育教师的个人发展,为体育教师,尤其是年轻体育教师提供便捷、畅通的个人发展空间,并尽可能的增加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可以利用课余或节假日时间选派教师到民间或者其他省份、高职院校外出学习,以发展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7 大力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互利共进

我国大部分中西部高职院校将重心放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对科学研究持有能过且过的观点,最终结果为教学质量仍然原地踏步,人才质量提升工程难以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究其源泉是只注关注教学实践的直接性,而忽视科学研究的能动性,导致人教学成为没有源头的死水。

科研不是本科院校的专属品,而是所有高等院校的必须品,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研研究、社会服务的三重任务。教学是人才培养的直接渠道,而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正如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所言,“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必然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更有助于人才培养。由此,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注重科研,通过科研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教学完善科研,促使每一位教师即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也是知识技能的创造者,促使每一位体育教师从源头上提升业务素养,以更好、更优的服务于学生,让体育课程成为学生职业成长之路上的垫脚石。

8 结语

高职体育对于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面对当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弱、科研水平差等诸多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必须以时代特征为契机,以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源头破解。这就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设施、体育价值定位、教师个人发展、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明确教学目标,完善课程设置,关注教师个人发展,健全师资队伍、增加教师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充分利用现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相互协同,努力实现体育在高职院校中的价值和功能。

[1]王颖.西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内容优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

[2]周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侯志红.体育教学中的干预策略对大学生体质与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4]杨利.体育游戏在高职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4).

[5]张江龙.黔东南侗族武术文化生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8):56.

[6]胡佳丽.高职排球教学中比赛教学法应用探究[J].科技风, 2015(17).

O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E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in New Era

DONG Qingzheng, etal.

(Qiandongnan Natio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Kaili 556000, Guizhou, China)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教育教学改革院级科研基金项目。

董清正(1960—),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体育理论与教学。

张江龙(198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