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进行自主探究性初中物理教学

2019-11-26李作昌

名师在线 2019年21期
关键词:浮力创设物理

李作昌

(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自主科学探究教学,将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有机结合,以推理、举例、类比的方法简单通俗地推导结论,在实验中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掌握规律,将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设计、论证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探索,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思,在探究中提高其兴趣,培养其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收集资料、有效讨论、动手、观察、实践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科学素养[1]。

一、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具体的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探究式生活实例情境,多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探究实验,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问题的难易程度比例及可能出现的回答等,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和梯度,要有难有易,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PPT 先向学生展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图片————冰雪融化的春天、漫山遍野的冬天霜雪、开水壶上方冒出的水蒸气会在茶杯盖上凝结成小水珠等一系列图片。让学生观看后自主提出生活探究问题,如冰、雪、霜、雾现象是怎样形成的?烧水时为什么在壶上方冒水蒸气?在盖子上的水蒸气为什么会凝成小水珠?从而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并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和谐的自主探究氛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具体情况,创设宽松、融洽、和谐、民主、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和谐融洽的自主探究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熟悉的教材内容,缩小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蕴含着无数的奥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自主探究。其次,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与尊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意见,当学生发表了新颖独特的想法时,应及时进行肯定、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当发表的见解有明显的错误时,也不要急于批评、否定,而应积极启发引导他们,让他们对正确的观点有更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发挥能力,树立学习的信心。最后,教师应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现象(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知识及规则能力的习惯,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电压、电流和电阻等电学知识原理》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猜想引出、分组实验等,为学生营造活泼、生动、和谐、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再如,在教学《浮力》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之后提出问题:“什么是浮力?什么样的物体具有浮力?什么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什么情况比较小?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如何测量一个物体受到的浮力?”然后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融洽的自主探究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使其树立自信心,保持学习的热情,进而掌握相关知识。

三、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探究实验为主,将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组内讨论交流,自主探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彼此分享,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懂得质疑和创新,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讨论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等。其次,在实验时,教师不要经常以自己的演示替代学生的探究活动,要将操作的机会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资源,并多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实用的实验器材,并创设合理、有效、新颖的实验问题情境,使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和真实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新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的习惯[3]。

例如,在学习《浮力》一课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要紧紧围绕浮力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信息技术课件向学生展示浮力在液体和气体中产生的原因,即液体和气体都能产生向上的托力————浮力,而浮力与重力这两者的方向是相反的(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差。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探究、实验等综合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获得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师就要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课堂氛围的趣味性,将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结合起来,以推理、举例、类比的方法简单通俗地推导结论,将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习得知识、掌握规律、丰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实践的能力,构建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浮力创设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