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能力提升为旨归: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重构——以苏教版六上《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例

2019-11-26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须惠琴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2期
关键词:感知力读后感建构

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 须惠琴

当教育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从概念到行动,耕耘于一线的语文老师如何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让常态课堂彰显语文学科特质,最终落实于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需要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创新。

2018年,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我市五年级学生开展了学业质量监测。其中语文学科监测内容维度包括“语文积累”“阅读”“写作”三个一级指标,这其中阅读占比很重。阅读题一共分为三类:一是文学类阅读,包括《一块325欧元的树皮》和《 倒立的老鼠 》共12题,二是非连续文本《冰箱使用说明书》共4题,三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如何记忆》共6题。

分析这22道阅读题,从“获取信息、整体感知、解释说明、推理判断、评价思考”五个维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评价。这也清晰反馈出核心素养理念下,阅读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和支撑,也是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个人素养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质量监测报告中给出的阅读能力考核目标有:“能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基础,对文本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对文章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做出评价”……对比分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阅读能力目标和平时教学中以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目标有一定差异:我们课堂上以“识”“记”“读”“说”“思”“写”等为阅读素养教学,更多地聚焦于以学科文本为核心的“读”与“写”上,旨在完成语文学科的阅读学习任务,相应的,阅读内容选择和阅读素养培养过程也紧紧围绕、依托于对文本的解读。两相对比,这种以学科文本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虽然重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与学生获得全方位阅读体验和感悟、反思以及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实际学习需求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其对学生全面素养能力的提升效果有限。

通过这次学业质量监测反馈,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阅读素养的培养,需要实现“以学科文本为核心”到“以能力提升为旨归”的教学重构,在教学中致力文本感知力、意义建构力、生活运用力等阅读关键素养的落实。

一、抓关键内容,提升文本感知力

文本感知力包括认读、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推理关联、理解文本观点等能力,是阅读核心素养的基础性素养,也是获得其他阅读核心素养的基本前提。

在《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教学,围绕着“提取文本内容的关键要素”来设计初读问题:(1)三代相传的书,分别是谁传给谁?(2)鲁滨逊在荒岛生活28年,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3)阅读这本书,我有了哪些阅读收获?这三个问题需要学生准确地感知文本,理清文本整体框架,明白语句中的逻辑关系,找到正确答案。

如“这本三代相传的书,分别是谁传给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还有学生会把三代人的名字辈分搞错,有的甚至把作者杨红樱也放进去了。基于感知力培养的导读题设计,能引导学生将文本看成一个整体,上下文间的关键要素贯通联系思考,概括更整体准确。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力关涉的是基本阅读能力培养,因此以阅读能力提升为旨归的文本初读教学版块,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篇章整体意识。设计关键问题,引导学生依据问题去寻找准确的语段要素,通过提炼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二、抓课后问题,提升意义建构力

意义建构力是指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演绎、解说或者转述,从而揭示文本背后意义的能力。全球学生阅读素养进展研究将阅读素养界定为:“读者出于社会或个人的需要,理解并运用书面语言。具体包括能够从各种形式的文本中建构意义,能从阅读中学习,参加学校及生活中阅读群体活动,从中寻找乐趣。”

高年级的课文,每篇课后的题目,是训练学生意义建构力的一个有效抓手。如《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课后就有两个问题:(1)“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说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2)讨论一下:《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将这两个问题贯穿于文本细读板块,指向学生将文本信息与自己的知识经验联系转换,提升语言背后含义的理解力,更以文本人物为蓝本,关注生活,感悟人生。

翻阅本册课后问题:勃朗特姐妹的成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年轻女记者的提问霍金是怎么认为的?你对霍金的回答是怎样理解的?紧扣课文这些问题展开细读板块教学,学生就会在文本和自己的知识经验间不断对接,逐步找到合理而不同的建构途径,不断提升文本意义建构力。

值得指出的是,意义建构不同于对文本的感知, 由于意义建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学生往往是从原有的知识积累或者个人经验角度揭示文本和事件的含义,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得到更多丰富的理解。

三、抓文本类型,提升生活运用力

高年级语文中,“类”的意识指引我们将教学触角指向“语用”层面,让学生从外在的文字,看到内在的手法,发现其在不同文体中的价值,真正带来阅读力的提高。

如《爱之链》一课是小说,依据文本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特点,从“故事的悬念设计”“增加环境描写的渲染力”两方面引导学生赏析小说的写法特点并表达运用。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学写读后感的范本,在实践运用板块,以学写读后感为主线,分析总结得出读后感三步法,学习怎样写好“有感而发”“突出感的真实性和启发性”这两个读后感难点。以课文为范本,学生对比分析,总结方法,并在写《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中实践运用。

核心素养视域下,将阅读能力具体化为每篇文本的教学目标,落实于教学版块,学生才能将书面文本带入具体的学习生活情境,运用阅读信息解决现实问题,以阅读知识指导更好的生活,以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力和体悟力,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文本与生活的交互促进作用,提升生活运用力,学生的阅读素养得以真正提升。

猜你喜欢

感知力读后感建构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建构游戏玩不够
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感知力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