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研究

2019-11-26彭乾荣

读与写 2019年11期
关键词:想象力变形想象

彭乾荣

(贵州省福泉市第二中学 贵州 福泉 550500)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一种思维能力,在形象感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能力。“观察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将当前的观察经验与过去的观察(外观)联系起来并加以转化,以获得对事物的理性认识的过程。”

如方位观测,主次观测、时序观测、分层观测,周期观测等观测方法。

例如,老舍的《林海》采用分层观察,即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进行分析和观察。文章目之所及的是“群岭起伏”,然后到“海”的主体落叶松,最后深入“海”中,观察各种野花,小红豆……如此,层层深入不仅突出了大兴安岭的整体美感,而且在其层面上展现了各种色彩,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再如作为一首古诗《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的就是多角度的观察方法,诗人对庐山的不同方向、层次等方面的观察,所看到山色与气势不尽相同,最后得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刻体会。

2.结合观察,培養形象记忆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义务教育语文必修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写作或言语表达自己的观察”;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没有及时记录,学生很快就会忘记之前的观察所得。教师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中发现美,并发现事物的存在可写性。鼓励学生感受他们所看到的,并把它们写下来,使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它不要求长度或文采质量,但要每天坚持。只有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才能有真正的理解和感受,他们的思想才能逐步深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色。

3.创造想象训练

创造性的想象力是在不需要媒介的情况下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想象力是高级形象转化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想象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作者的思考、剪裁和写作需要,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章往往有所省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留白”。作者“留白”的目的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然后,教师可以敏锐地把握文章的“留白”位置,让学生能够想象和填入。如《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章中的“窈窕”注解是“恬静而美丽的外表”。此外,“女士”这个词不再是必要的描述。这种“沉默的美”太宽泛了。绅士真正需要的“淑女”是什么样子就需要我们的想象力。

4.想象变形训练

想象变形指的是改变思维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对象的真实面目,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甚至夸张的形象。这种想象的变形是一种反常的思维,被称为幻视、幻听。

想象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文学的想象力。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作者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违反惯例的方式处理写作对象的变形。余华认为,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和不合理的事物转化为文学作品是可能的、合理的。例如,布鲁诺·舒尔茨的《父亲的最后一次逃走》,小说中的父亲在绝望的处境中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形象,最终通过大胆的想象变成了“螃蟹”。通过小说的歪曲,作者将小说中的人物变成“蝎子”或“螃蟹”,以反映生存斗争中生命的疏离与无奈。中国古代文学也有许多虚构的变化,把人变成了动物、植物、房屋等。例如,《西游记》,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运用了大量的变形。孙悟空与二郎神大战时改变了他们的形象,变成了动物、庙宇甚至牛粪,达到七十二变之多。在这种“变化”中,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说,读者读到“摇身一变”处也是想象发展的时间。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来变形,训练他们的联想思维和想象思维,并在写作中进行转换。

5.在作文教学中培养情感能力

5.1 创设教学情境,唤起想象。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利用图片,音乐,影视动画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外部教学情境不知不觉落入潜在的文本情景中。

5.2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启发学生的情感。在学生们感知教材后,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对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和陶冶情操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重复阅读不仅可以体会语言的美和微妙,而且可以促进理解和体验文章“不可言说”的意义。各种文章可以反复朗诵,尤其是散文和诗歌,更要在重复吟唱中体会语言和情感。在古诗文和散文教学中,教师运用优美的背景音乐并富有情感的阅读,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图画,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同呼吸。同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并与作者感同身受。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散文《春》时,他设计了配乐朗读环节,并让学生用一句话或一首诗记下他们听到的感受。在古典音乐的流动中,老师示范朗读,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沉浸在一种美丽的意境中。教师通过音乐阅读创造了教学情境,成功地把学生带进了“春”的意境中。学生们被春天的感觉包围着。自然而然心中开始出现关于春的诗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阳垂野草青青春、时有幽花一树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在这一部分的具体欣赏中,老师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教学环节——想象性绘画。这就要求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任选文中一处春景画一幅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春天的画。这种教学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对美好春天的热爱和向往,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值得我们借鉴。

总之,本文提出了五个在初中作文教学形象思维的训练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把观察、记忆和表达结合起来,创造想象训练、想象变形训练、作文教学训练以此培养初中生的情感能力。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今后的专家学者研究相关的课题有一定的帮助与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想象力变形想象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变形记
谈诗的变形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我”的变形计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会变形的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