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你双眸美起来
——浅谈中考作文拟题技巧

2019-11-26李惠结

读与写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双眸拟题诗词

李惠结

(广西岑溪市第一中学 广西 岑溪 543200)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谁不想拥有一副迷人的秀眉和一双动人的双眸?同样,作文的标题就像是文章的眉目,只美丽出彩,才能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怎样为文章拟一个恰当又别致的标题来吸引、锁定评卷老师的眼球呢?这需要我们了解一个好标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1.标题要具体,有内容

如话题作文是谈谈感情的亲疏远近的事物的认知,有两篇优秀作文的标题分别是《让理性主持宣判》、《莫让感情迷了是非的眼》,标题十分具体清楚,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的内容是什么。

2.标题要简洁凝练

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要用最少的文字把文章的内容概括的表现出来。如作文要求以“脸”为话题来作文,有位考生的作文标题就是《呼唤黑脸》,字数不多,但将借呼唤黑脸来呼唤铁面无私和公正合理的主要内容全概括了,十分简洁醒目。

3.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标题和文章的内容要相互照应

如果标题万一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以便是标题不仅和反映文章的内容,而且使文章的中心也更加鲜明。

4.标题要新颖生动

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反之亦然。所谓“题好一半文”即是此意。标题应通俗易懂而不晦涩难解,简洁流畅而不繁冗呆滞,新颖出奇而不平庸俗套,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也可引用或化永蕴含哲理性的古诗文、名句做文题。如《霜叶红于二月花》、《生命岂能无坎坷》、《快乐走我坎坷路》、《在那坎坷的路上》等。这样的标题把握住了题意,简洁醒目,信息含量多。

5.标题要紧扣文体

虽然同一标题可以写成不同的文体,但大多数标题还是能体现出一定的文体特征的,如明明是写记叙文,拟成议论文的题目,那么就文不对题。

所以了解标题具有的特点,我们就要学会怎样拟一个好的标题。我觉得不防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5.1 单字激活。古人作文、写诗最讲究炼字造句。炼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精心挑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很多的古诗词往往因为一个动词的妙用而意境顿出,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些诗句中“绿”、“闹”、“说”三个动词,使诗句的意境优美而深远,诗味醇厚而浓香。同样,对于像“桥”、“窗”、“路”等以单个名词作为作文话题,拟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精心选择一两个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使标题眉目传情,双眸生辉。例如以“桥”为话题可拟为《理解,连接你我》;以“窗”为话题可拟为《打心灵之窗》;以“路”为话题可拟为《路,是走出来的》。

5.2 巧借诗词。古典诗词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借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来拟题,不仅能唤起人们对古典诗词美好意境的回昧,引起人们对当今现实的深刻认识,而且能使文题靓丽精彩。例如以“学习”为话题的拟题,可拟为《挫折不是无情物》、《人生自古谁无搏?》、《问君何能尔,勤奋能成功》。

5.3 利用修辞。修辞就像食盐,做一餐大餐,缺其不可。用好了修辞,就会使标题有新意有情趣,熠熠生辉。如《小鸟在哭泣》、《归来吧,自信》用了拟人;《勤奋是张通行证》用了比喻;《成功与失败》用了对比。这些标题因为运用了修辞,所以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深沉,或旗帜鲜明,就像一盘盘美味佳肴,脍炙人口。

5.4 巧卖“关子”。评书表演艺术家之所以能让观众、听众欲罢不能,除了故事精彩、情节生动外,还在于他们表演的技艺精湛。他们在娓娓道来、妙语连珠的讲述中,不时卖一个关子,给听众留下一个悬念,使听众急于想听下去。拟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标题,也可借鉴这一技巧,给读者留下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如《班门弄斧又何妨》、《临时抱佛脚也管用》、《十五岁,老朽了》。

5.5 巧用歌词诗词。话题作文的拟题,也可以根据话题的需要,正面模仿或反面模仿名句名诗、俗语成语,展示标题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理解”,可拟为《对面的同学看过来》;“读书”,可拟为《想说爱你也容易》。

5.6 前后添加,以小见大。在宽泛的话题前或后做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如《幸福》是一个比较宽泛抽象的话题,我们就可以给它一适当限制。加前:珍惜幸福,把握幸福,寻找幸福,体味幸福,感受幸福。加后:幸福的感悟、幸福的内涵、幸福快车、幸福的真谛前后加:把幸福留在心底、关于幸福的思考、我与幸福同行、奉献是幸福的常青树。

总之,作文“标题”如人的“脸面”。郑板桥就说过:“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对于自拟题目类作文而言,这张“脸面”的美或丑则更为重要,一个好的题目,或交代文章内容,或体现行文思路,或蕴涵文章题旨,或表明文章特色,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之感,它决定了读者(尤其是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与第一判断。让我们在日常协作中,不断提高拟写标题的能力,给我们的文章装上一双明亮的眼睛吧!

猜你喜欢

双眸拟题诗词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扮靓作文之“眼”
擦亮文章的“眼睛”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擦亮文章的“眼睛”
关注诗词
长假自驾游
“素眼”双眸养成技巧
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