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书”之辩

2019-11-26刘志杰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新视野语言文字符号

刘志杰

听书作为新的阅读方式,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已经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新方式。然而面对听书大潮,更多的反应是,听书要么是过于简单,属于通俗大众之流;要么就是被动看书,缺少了必要的思索过程,不利于知识的深度解读和深度延伸;要么就是听书实属休闲系列,不能和正规的阅读相提并论。其问题冲突的关键在于,听作为阅读一种方式的嬗变,能够获得和视相同的思考效果。因此听书作为阅读推广的一部分,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听觉相对于视觉阅读而言,它能够给人们的思考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它本身又具有什么样的优势或者弊端,使得它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

听觉阅读的优势一:听书意味着复杂知识“深入浅出”的过程,它能促进复杂知识简单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接受。视觉阅读实际上是需要阅读门槛的,首先是语言文字符号的理解和接受,其次是对文章逻辑脉络的把握和结构的理解。这两者成为评判读者是否能够实现有效的视觉化阅读的重要标准。然而听书却将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很多。首先听书打破的是语言文字符号对于知识的垄断。它真正实现了知识的平民化和普遍化的过程。当语言文字从书面语言转换为口头语的时候,它意味着它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它要将复杂的、晦涩的语言表达过滤掉或者简化为可以理解和可供沟通的口头语言。这样的转变,尽管有时会错失精华,然而正如古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过渡一样,在传统教育语言文字一统天下的局面下,真正能够接受到更高层次的知识文化的书籍的人数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这个时候听书的优势就能够脱颖而出。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依旧有认真坚守的读书人能够借助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将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概念进行深入解剖,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得思想的精华借助听觉的手段浮出水面,这意味着思想界限的打破。在这个角度上看待听书,它不仅传播简单易懂的知识和文化,而且它还“推广”与“促进”了复杂领域知识读物的传播与深入。

听觉阅读的优势二:听书能够带来思维的空白点和活跃点,促进思维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听书相对于读书而言,它可以呈现出更加灵活的特点。读书,因为需要有严密的因果逻辑推理,同时也需要遵循语言本身的线性结构,因此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地理解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意味。然而对于听书而言,播放语言的速度远远无法匹及阅读时眼球运动的速度和瞬间扫描的文字的数量。因此听书相对于读书无论是从难易度还是从效果上来讲,都是要更加轻松一些,也更加容易接受。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特征,在听书的过程中,思维更容易被打开。它的过程仿佛就像陶渊明所说的读书要不求甚解的慢慢读,欣赏的心境。它取消了因为不解和未知所带来的焦虑性,同时也取代了因为迫切要知道结果而带来的急迫性,它更多的是因为容易和接地气而带来的思想的放松。这种思想的放松和短暂带来的空白,恰恰是思维的飞跃期。在这样读书间奏的阶段,过往的思想和现实的思想容易发生切换和融合,从而使得时间以“图像化”的样式表现出来,能够促进思维对于听到的思想的接受。它使得阅读以一种崭新而且愉悦的过程呈现出来,体现了知识本身的吸引力。

听觉阅读的优势三:听书促进了美的意境的行程。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阅读成为了一种快餐消费。快餐消费的海量运转流程,使得阅读的美感完全消失。人们只是沉浸在语言本身所传达的知识量或者知识所带来的解决方案的结果层面上,却忽视了知识本身所带来的美的意境。听书,以适当的节奏和优美的声音,重新还原了语言本身所在的语境和它所富有的抑扬顿挫的特点。它使得语言文字符号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媒介的呈现,而是作为其本身呈现出语言独特的特点。追溯语言符号的起源可以发现,最早的语言产生是诗乐舞的三者联合。根据马克思关于艺术的观点,优美的语言符号就来自于日常的劳动。因此听书,以它的生动活泼性、通俗易懂性、抑扬顿挫性重新返回到了语言文字的本身。它摆脱了抽象符号的束缚,让人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和感受语言符号的魅力和它所带来的心灵的愉悦与安宁。

总之,听书推进了对阅读的新认识和新视野。无论是听书也好,看书也好,它涉及到的都是阅读本质的问题。庄子说过,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言外之意,语言只是传播的工具和方式,关键在于传达意义的本质性作用。同样,听书和看书,其实都是阅读的方式,但并不涉及到阅读的本质问题,因此没有必要厚此薄彼,而是应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才能开拓阅读的新视野,提升阅读的新台阶。

猜你喜欢

新视野语言文字符号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新视野”号
走进波士顿,开拓新视野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
“新视野”邂逅冥王星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