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孝道教育与责任意识的培养
2019-11-26翟秀娟
翟秀娟
在绵延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孝道一直被儒家奉为齐家治国之本,孝道是中国文明对人类文明最宝贵的贡献。但是,现在有不少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别人,不懂得“孝道”是一个人能否做个有德之人的最基本的底线。因此,培养孩子的孝道意识,提高他们的行孝理念,对弘扬我国传统道德,增进社会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多元化及新思潮的不断涌入导致学生观念逐渐产生偏差,责任意识淡薄,影响学生完善性人格建设,“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文化精髓在学生思维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师要端正思想,积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有些班主任会认为学生在校时,管好学生的纪律、学习和卫生等是份内事,至于孝敬父母的教育则是家长的事。其实,培养学生的孝心,可以达到一举三得的功效。首先可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其次可以使学生更加尊敬你,再次可以使学生体谅父母的辛劳。家长支持你,使你工作如虎添翼;学生尊敬你,使你做教育工作得心应手。同时,孩子体谅父母的辛劳,才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才更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活。实施孝道教育要求教师与家长多联系,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教师建议家长把德行培养,尤其是孝道教育落实到生活中去。而“孝”就体现在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笑对父母善意的责备,进出家门的一声招呼,给父母盛一碗饭、倒一杯水、捶一回背、洗一回衣服等言行举止上。只有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时时想着父母,事事念着父母,在碰到大事时才能从容尽孝。
当家长看到孩子接受老师的教育后,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孝敬自己时,他们会由衷地感谢老师的诚意。那么,家长会很迫切地与老师有效的合作。当家长与老师在教育孩子上“比翼双飞”时,班级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级要多开展敬老爱老教育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借助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便利储备资料,开展德行方面教育的主题班会,以及鼓励学生写感恩信或打亲情电话等活动。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给学生讲“鹿乳事亲”“恣蚊饱血”“卧冰求鲤”等关于古代先贤尽孝的故事。请学生赏析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也可以组织以“母爱”、“父爱”为主题的讨论会,让学生在学习、赏析、讨论中懂得亲情的伟大和重要。同样我们也可以用角色转换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一下亲情,比如说,布置学生周末回家完成“今天,我是父亲(母亲)”的家庭作业。这种尝试中可以促使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亲情,一旦他有了这种理解,就容易形成为亲情努力奋斗的动机,那么在实际的生活中就不仅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他们就有了学习上前进的动力,而这种动力将是永恒的。平时,经常跟学生谈孝敬父母的故事,学生也深深体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他们就会更加奋发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孩子们觉得,同父母的艰辛付出相比,自己的努力学习其实不算什么。
三.班主任要进行“亲情”教育,同时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
多年以来,我一直与家长保持不间断的联系,方式有互通电话、利用家校通平台发送信息,利用假期家访,建议家长有空来学校看看孩子等。班主任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最基本的手段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亲情教育最能叩开学生的心扉。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通过一些小事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孝道有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在教育中以孝道精髓培养学生,可使学生在社会不断发展及不断变革中,坚守自身的道德底线,坚守新型道德观及价值观,养成社会责任意识,不断促进自身的完善性建设以及社会良好发展。
综上所述,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均具有重要发展及应用意义,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我国中小学生德育教育逐渐面临严峻挑战,中小学生自身、家庭、社会及学校应对学生予以合理孝道教育,使学生在孝道教育基础上实现自身完善道德观及价值观养成,促进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实现学生完善及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