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效课堂 彰显学科魅力

2019-11-26张小雪

读与写 2019年1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班级

张小雪

(贵州省福泉市第二中学 贵州 福泉 550500)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经历了数十年的理论实践研究,如今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科领域进行探究与实践,是达到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在情感与知识技能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1.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1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走过场。在学校与教师方面,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部分学校虽在课堂教学形式上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却没有对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进行合理的探讨和研究;在学校教学制度方面并未进行系统全面的合作学习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同时缺乏对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集体培训和实地考察,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表象,素质教育的改革落实的并不到位。

在班级与学生方面,班级和小组氛围对于学生的整体参与度也是有很大影响的,有的班级或小组整体较为沉默,小组合作学习中得不到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学习效果不明显。

1.2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置不合理。一个方面是在探究内容的选择上:有的教师选择的探究内容没有讨论价值,如课本中基础的学科知识或基本常识,导致学生失去兴趣,不予重视;有的教师选择的案例素材过于老旧或不贴合实际,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在道德、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悟,案例的使用也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近期的时政热点中选择,案例素材的选择若不符合生活化时代性的特征,学生则不能感同身受,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话可说。

另一个方面是在探究问题的设置上:有的教师设置的探究问题数量过多,或者语句太长,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心理产生压力,或者对问题的理解不全面,尤其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角度出发,过多的问题设置导致多而不精,不利于促进德育教育的思考和升华。

1.3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程度不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过程中,有的学生平日成绩优秀且擅于发表观点,在讨论中容易产生“话语霸权”的现象,其他小组成员发言和展示的机会较少,或者由于成绩上的不自信而选择沉默;有的学生受自身性格的影响,或者属于班级中的“后进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经意间的“被边缘化”,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在交流中的学习效果和体验就会比较差。

2.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面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应当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法的发展观来看待,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具体的学科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2.1 组内成员合理分工,人人同责。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组织管理方面设定纪律组长,各学科学习方面设定学科组长,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互相监督,轮流发言,做到学习过程共同参与,学习成果共同享有,人人同责;并设定一对一的“组中组”模式,以互补为原则对学习问题尤其是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相互辅导,还包括进行学习互评、作业互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案例分析,分工进行案例的展示与表演,转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枯燥无味的固有印象,在语言的交融碰撞中使课堂生动有趣。

2.2 探究内容贴近生活,层层深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内容的设置会直接的影响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探究内容的选择和设置时,首先应做到案例的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比如共享单车,网络中的表情包,APP带给我们生活的转变等等,在内容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让学生们有话可说;其次在探究问题的设置上,要具有开放性、简洁性和可探究性,提出具有深入思考和探究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的思想不局限于课本和学校,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的设置也不易过多,且语句表达间接明了,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最后在探究内容的整体设计上,要做到层层递进,逻辑分明,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

2.3 教师进行有效管理,积极反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应走下讲台进行适当的组织和引导,深入集体中和学生探讨交流,有利于在学生产生疑惑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互动,增强和学生间的感情,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此外,注意观察学生间的参与情况,对于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和小组多多引导和沟通,以幽默生动的对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班级气氛过于活跃的班级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管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进行结果汇报时适当的追问、总结和升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当中,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德育目标与学科理论有机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将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同本学科特色相融合,以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时代性为出发点,设置探究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小组的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与教师的引导、促进有效结合,以此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班级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班级“四小怪”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班级英雄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