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的有效预设与有效生成策略

2019-11-26陆鹏霞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预设探究思维

陆鹏霞

一.着眼于生成,着力于预设

叶澜指出“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可见,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使教学尽可能的在预设之内生成,在一般情况下,做到教学目标基本不变,教学内容基本不变,教学重点基本不变,教学策略基本不变,教学流程基本不变。同时,必须认识到,课堂又是复杂的,老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机智中生成。有的时候,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

二.充分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是自我能动的一种心理倾向,自主学习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不是学生的自由式学习,而是在老师调控与指导下进行的自我的积极主动的努力。孩子天生是渴望学习的,喜欢学习的,这种天性因素是自主学习能够推行的遗传基础,但真正教育学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学生“能够自主”。“能够自主”指的是学生能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与学习意志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确立的目标。有的内容,学生无论做怎样的努力,都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教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时,一定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果子。

合作就是你帮我,我帮你,或者是你做一部分,我做一部分,合起来完成一项任务。对于合作学习,我们的老师出现了认知上的错误。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就是学生和学生的合作,把老师放在一边,成了课堂上的看客。其实,合作人员的最佳组合是老师和学生,不是学生和学生,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因为老师是高于学生的,教学又是相长的,所以,学生和老师合作,是最佳的组合。合作的核心要素是思维的合作,不是把把桌子摆成方阵式的坐在一起就是合作。比如,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讲,老师听;学生问,老师答,这样的活动就是合作,而且是深层次的思维合作。

探究是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其基本内涵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具有这种潜能。课堂中的探究学习是问题意识驱动下的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常常犯的错误是问题指向不明确,如何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要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提问技巧,这个技巧的核心是问题的明确指向性。老师会提问了,学生才能逐步学会提问。

三.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思维是以概括性和间接性为特点的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思想活动是以问题为起点的,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表现在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力图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主动性,积极性的表现。《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书本的“奴隶”,也不是教师的“应声虫”。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会生成一些信息,我们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敢于因势利导,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显现出“橫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精彩画面。异样的声音,我们要理智地对待,教学就是创作。现在的课堂,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现与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面对这些“异样的声音”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实际上是对教师理念与智慧的挑战。跟着学生走,势必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牵着学生走,无疑置“生成”于不顾,扼杀一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面对学生“异样的声音”如不是理智对待,而是一味扼杀,这样的课堂就难于出现思维的升华,创新的火花。

猜你喜欢

预设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