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中专德育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导入分析

2019-11-26郭一锦

读与写 2019年11期
关键词:职业中专创新能力德育

郭一锦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400000)

虽然课改的不断深入,加快了中职德育教育的转变进程,但部分学校德育教育还是存在着教育形式化、固定化等方面的问题,创新意识培养、德育素养培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最终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开始将创新教育引入到了德育教育之中,期望借助创新教育优势,为德育教育注入更多新的活力,以对职业中专学生展开更加全面的培养。

1.创新教育在职业中专德育课教学中的导入

1.1 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思维。现代市场变化加快,企业用人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老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方式,消除学生对于创新精神的抵触情绪,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之中,能够大胆提出疑问并进行思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创新精神水平,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自身固定思维进行创新与调整,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确保学生可以在创新精神的带动下,运用所学知识,就事件、事物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此外为对学生创新思维展开有效培养,老师可通过定期对学生进行类比思维、发散性思维以及联想思维训练的方式,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强化。

1.2 利用先进技术,强化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在国内中职教育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老师要借助各项先进技术、设备优势,对学生创新能力展开培养。例如,老师可通过对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将教育内容以视频、图片等形象化形式呈现出来,进而对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确保学生可以在更深次的感知中,获得更多感悟,掌握更多知识技能技巧,进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2]。如在讲解“劳动创造人生价值”相关知识点时,可通过播放各种小视频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其就如何实现自身价值进行思考,进而在思考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其他方面能力展开培养。

1.3 注重自我教育,增强引导式教育。在德育教育课程中引入创新教育的初衷,是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支持与帮助,是以德育教育课程教学为核心的。从课程教学角度而言,德育教育更加注重个体内在,强调要做好教学引导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等工作,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引入创新教育时,教师需将自我教育与引导教育巧妙结合在一起,做好两项教育比重分配,应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感知,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1.4 利用社会实践,完成创新培养任务。根据中职德育教育大纲规定,整体德育教学课程主要分为必修以及选修两个部分,强调学校要按照国家形势发展实际情况,对学生展开时事政策教育。而中职教育极为注重实践教学,是以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所以在引进创新教育时,可通过社会实践手段,完成相应教育任务,以保证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培养质量[3]。例如在进行“塑造良好形象”相关教育时,可通过带领学生实际走访酒店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观察酒店规章制度、接待礼仪的机会,进而帮助相关专业学生明确真正的职业礼仪要求,并鼓励其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尝试进行服务创新,以对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有效带动,进而高质量完成创新培养、德育培养任务。

2.创新教育导入保障

为保证创新教育可以顺利在德育教育中得到使用,整体教育优势能够完全发挥出来,中职学校应做好相应保障措施。一方面,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加大三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力度,应从学生所学专业入手,对学生展开相应职业道德培养以及一系列素质培养,确保他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能够掌握简单的心理健康疏导方式;另一方面应对教师教学观念、模式以及教学定位进行改变,保证教师创新意识水平,提高教师对于创新教育培养的重视程度,以便更好地将创新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之中。同时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被动式教学方式,要通过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

结束语

各中职学校应明确认识到创新教育所具有的各项优势,要在对创新教育基本内容进行明确的基础上,按照职业中专德育教育课程要求与特点,通过实施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将创新教育巧妙融入到德育教育之中,进而将两种教育优势发挥到最大,从而为中专学生创造出更加优质的培养环境,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高素质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中专创新能力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职业中专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