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2019-11-26吴明德

甘肃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学困生子女家庭

■吴明德

(秦安县郑川初级中学,甘肃 秦安 741600)

学困生,顾名思义指的是学习有困难,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表现为他们在知识、技能、意志、品格、情感、思维、判断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学困生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要首先诊测清楚他们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一、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表现

“学困生”的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差及行为能力差,他们在老师眼里是差生,在家长眼里是不争气的孩子。个别人的歧视,家庭的威压,让他们感到自卑和压力。他们渴望改变环境,获得理解和尊重,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影响,教师往往嫌他们素质太差,难成气候,从思想上轻视他们,教学上忽略他们,使他们自尊心一次次受到伤害和践踏。希望与梦想在斥责声中一次次破灭,原本封闭的心更加自卑,冷漠的环境使他们变得更加抑郁,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另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学习成绩往往反映了学生的心理活动的功能水平。许多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比非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低的多。由于各种不良因素,造成了他们学习上的失败,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有较为严重的忧郁心情,焦虑水平高,在思想感情及行为等方面比非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具有特殊性,这些对于接受教育来说都是不利因素。

二、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成因

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困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分析其原因,大多是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身这几个方面。

1.家庭特点带来的不良教育。农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由老人或亲戚照顾。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长期缺乏关爱。一部分在家父母大多没有文化,不能给予恰当的指导,孩子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过早过多承担家务,偏废学业。相反,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无原则地溺爱,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可谓只养不教,对子女的学习、思想情况了解甚少。有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金钱引诱,极少关心子女的成长。总之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甚至放纵其行为。父母一旦发现子女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从对学困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

2.学校教育失误导致后进。教育方法失当,会使“学困生”丧失学习信心,教育方法失当同样还会“逼”出更多的“学困生”。老师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自尊;驱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等。上述方法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学困生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学困生的群体。学校生活的枯燥、教师教育方法的单一粗暴、漠视学生的尊严,结果使学生厌恶学校生活,抵触老师的教育,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其少数的学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最终发展成学困生。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评比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校为了升学率,对学困生另眼相待,这对学困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学困生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3.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身边的一些负面影响和一些不良影视、网络作品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弃学等;手机也在大量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大家都明白,一部手机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未来。

4.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引起的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学困生往往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有些学生小学基础差,性格又比较内向、脆弱,导致耐挫力差,缺乏自信;有些孩子喜欢自由自在、贪玩、在学习上懒惰,不做作业;还有些孩子从小没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不爱学习。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学生,生活在缺少爱的环境中,性格偏激、自卑、脾气火爆、没有耐心。学困生通常是集体荣誉的破坏者,同学都讨厌害怕他们,不愿和他们亲近,即使他们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对抗。

总之,学困生的产生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特别在当今的中国农村,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进城务工,学困生的问题又和留守问题交织在一起。广大农村地区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剧烈转型,信息化和城市化浪潮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冲击,贫富分化的拉大,国民心理的调整与适应的问题,都给当今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转型、留守的背景下,做好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着紧迫而又现实的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学困生子女家庭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