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自助对策
2019-11-26杨丽
杨 丽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楼第一中心小学 福建 福州 350001)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和成长,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近年来,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受到普遍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低于国内普遍人群。因此,维护和促进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也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1.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1 职业倦怠。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指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感到枯燥、乏味、工作热情缺乏、积极性降低的一种心理倾向。几乎所有行业都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但研究表明,小学教师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教师中的工作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年轻化。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倦怠也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病了。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在以下方面:
情绪和精力枯竭,小学教师在面对繁琐的工作和重大压力时,经常出现消极情绪,如紧张、敏感、烦躁、愤怒等。有些小学教师甚至畏惧去上班,害怕面对领导以及家长,采取各种方式回避工作。有些教师在高压工作下,认为自己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逐步放弃努力,以减少工作投入来达到心理平衡。很多青年教师急于成功,在工作之初,能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但没有获得及时的积极反馈,工作热情逐步减退,精力耗竭。
成就感降低,刚踏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热情饱满,职业认同感强烈,怀有崇高的职业理想。但当他们面对低报酬、家长的不信任、生管的压力等情况时,很多小学老师出现退缩行为,自我效能感降低,自我成就感下降,甚至出现挫败感。
1.2 高原现象。小学教师职业高原现象是指由于个人或单位的原因,使教师职称向上移动发展的可能性变小的现象。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的认同感低,这已成为一种职业性伤害。这样既不利于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处在高原期的小学教师表现出职业动摇、职业感情淡漠、角色混乱等心理和行为特征。
1.3 认知和情绪问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认知歪曲。如对待教育教学的成败时,存在过度概括的情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情况,给学生任意贴标签等。在情绪上,教师由于工作繁重,压力重大,经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焦虑,紧张,情绪控制力差。
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自助对策
产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内因决定外因。心理问题的产生虽然有外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压力过重,但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因此,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自我心理调节,自助的方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改变自己”。
2.1 树立正确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小学教师的群体中,存在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错误的职业观,认为教师地位低,经济地位不高,贬低自己的职业;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难教,不好管都是家庭因素造成的;错误的人才观,很多教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国家的栋梁,因而面对他们总是给予特别的“优待”,而对学困生的态度则是冷漠、忽视、挖苦。因此,教师应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
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思想等方面的认知。个体只有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同时,由己及人,才能理解和接受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在面对各种不尽如意的事件时,才能泰然处之。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要正确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心理保健知识,经常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另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心理健康对事业、家庭、学生等的重要性,特别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2.2 做情绪的主人。合理宣泄负面情绪。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与负面情绪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在宣泄情绪时,坚持及时原则和适度原则。个体不能长时间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要及时排解。同时,在宣泄情绪时,不能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和情感,不能损害公共财产等。我们可以通过谈话、散步、运动、大哭等方式来宣泄负面情绪。
2.3 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经常对自己说:“我是一名优秀的老师,我很棒,孩子们很信任我,一定能够教好他们。”当发现别人有跟自己同样的缺点时,就能从自卑中获得安慰。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也有缺点时,也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老师们还可以坚持写“快乐日记”,每天写五件以上令自己开心的事,要求每天不能重复,这些事不管大小,也没有范围限定,大到今天你中彩票了,小到一个陌生人不经意的微笑,渐渐地你会发现每天有很多给你带来快乐的事,这样,负面情绪也减少了。
当然,休闲活动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要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在丰富有趣的休闲活动中,享受生活,从而增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