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校园文化提升育人水平

2019-11-26鄢志如

甘肃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育人

■鄢志如

(兰州市七里河区教育督导室,甘肃 兰州 730050)

校园文化是广泛而又深远的重大课题。其本质意义就在于通过学校内部形成的共同思想、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等约束师生并促其发展。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如何,直接体现出这一学校的办学水平,其隐含的因素就是能否通过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风、师风、校风,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教师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齐头并进。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是保障一所学校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展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打造制度文化,管理育人

健全的校园制度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是维系整个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打造一所学校的制度文化,其着力体现出的就是学校从体系架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方面的核心价值和理念。校园制度不单单是刚性的硬性要求,也是柔性与刚性相结合的校园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是刚柔并济的实施原则,既有惩罚又有奖励,从严肃执行中体现制度的强悍一面,又从思想教育中体现制度的人文性和亲和力。制度文化紧跟学校发展趋势,稳中求变,依据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既可塑又可控,制度文化给学校师生提供了正确的行为模式和优质的文化心理氛围。学校制度要形成管理网络化发展,集结学校的组织体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转化校园文化精神,实现管理育人,促进学校协调有序运转,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文化标向。

二、加强环境文化,潜移默化育人

1.绿化校园环境,陶冶性情。小学生正处于“抽穗拔节”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生进入校园的重要时期,校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自然环境蕴藏的是一种物态化的文化,将校园环境与各种植物文化结合起来,会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学校绿化分布合理,花草配置得当,四季自然常青,在这样一个雅致、精美、富有生机的校园中,让师生“人在境中”深深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启迪着正能量,让师生直观体会到审美情趣,从而升华为一种审美理想,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2.美化校园环境,强化育人。环境文化还凸显在大力营造优美的文化环境,设置文化橱窗、制作宣传标语、点缀文化长廊、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多彩栏目上,环境文化建设更为立体化。同时,让师生成为学校环境文化的践行者、打造者,号召师生创新设计、个性发挥,美化校园,净化校舍,充分发挥鲜活的教育功能,不断整合环境资源,充分发挥校园角角落落的育人功效,用环境教育人,用环境塑造人,每一处文化建设的实体体现出的是个性美与整体美相对应,特色美与艺术美的相融合。环境文化的创设,渗透和浸润师生的学校生活,仿佛校园内花花草草会唱歌,一砖一瓦在说话,名言警响耳边,琴棋书画抒心扉。营造生态文化环境,使得校园处处生机盎然,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小广播、校园网站、黑板报、阅览室,学校应充分发挥这些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唱响道德文明,鞭挞假恶丑,抑制歪风邪气。

三、开展主题活动,践行文化育人

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通过搭建丰富多彩的舞台,渗透文化教育功效,检验文化教育效果,实现人文素养不断提升的目的,这一环境的创设和氛围的营造对于日常的文化教育能起到推波助澜的显著作用。通常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基于社会道德风向所需,还基于当下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亦或是抓住节点的有利契机,开展系统性的主题活动。每一活动的开展都要拟定主题,明确思想,从教育重点的确定到注意点的选择,从教育载体的提供到细节化的子科目教育设置。例如,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学校精心组织“我爱祖国”系列活动,其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的情怀,以及怎样做好社会的一份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为了让学生人人参与,学校以“升旗仪式”“才艺展”“朗诵赛”“演唱会”为子科目进行系列活动。活动中,升旗仪式成为一项庄严而具有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在制作自己的才艺作品中,在深情演绎自己创作的诗歌中,在豪情满怀歌颂伟大祖国的合唱中,学生的身心一次次得到洗礼,祖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也悄然融进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心灵深处也一次次烙下爱国、明理、诚信、守法的崇高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建设,将成为发挥教育导向功能的大基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学习文化、环境文化等蕴含其中,让学生能够在和谐、创新的浓厚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稳定渐进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获得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