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2019-11-26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龙庙中心小学朱林艳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龙庙中心小学 朱林艳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教学需要。利用电子白板集音频、视频、动画以及演示于一体的特质,可以让丰富的教育资源走进课程,走进课堂,让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让课堂对话生动有趣,让课堂效益优质高效,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对话动机
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动态,不但能为学生呈现出生动有趣的认知材料,而且可以引发对话的动机,启发学生对文本的再认知,引导学生走向思维深处。如《观潮》一文: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同学们想不想看看钱塘江潮来时的壮观场面?
生齐说:想。
师:老师满足你们这个愿望。(点击播放,出示钱塘江大潮视频)
师:能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
生1:钱塘江大潮真雄伟啊!
生2:钱塘江大潮的景色真壮观啊!
生3:钱塘江大潮怪不得有那么多的游客来观看啊!
师:你能不能将闷雷滚动的声音模仿出来?(生表演)
师:不错,模仿得很像。那么钱塘江大潮的“闷雷滚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呢?现在就来一起听一听吧。(点击声音,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声音)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再现当时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惊天动地的场面,让学生边看视频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引发学生对话动机,打破文本的边界,产生对话的内容,从而走进文本,学习文本。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对话空间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聚焦语文要素,拓展对话空间,就要求我们引入教学资源,把知识与趣味、能力与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渗透。将单纯的“听、说、读、写”变成了“听、视、思”的转化,不断让学生在课内课外进行换位,在现实与虚拟之间进行切换。如在学习《爬天都峰》时,在课前把天都峰危峰兀立的情境再现了出来:陡峭的石阶,垂悬的铁链,狭窄的山道。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天都峰的高、陡、险有了身临其境的感知后,再来学习这一课,学生对“我”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走向语文教学效益的高地,特别是在丰富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我们把“间接经验”转换为“直接经验”。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片段如下:
师:(出示爬山虎)对,这就是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应用电子白板拉伸功能)再看看这是哪里?(生:茎)这是爬山虎的茎。爬山虎的脚就是从这里伸出去的,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爬山虎脚的颜色吗?
生:嫩绿。
生:浅红。
……
师:爬山虎的脚不仅颜色会有变化,我们再来看,它在“爬”的过程中,动作也有不同。(应用电子白板动画功能)说一说,你看到了爬山虎在“爬”的过程中,动作有哪些细微的变化呢?(应用出示放大功能)
生:一开始是“触”着墙,后来就是“巴”着墙。
生: 能看出来“脚”把嫩茎“拉”了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师:看来,叶圣陶老爷爷观察操场上的爬山虎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连续观察,并且在观察中细致地发现了爬山虎向上爬的步骤了。
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分别阅读相关的语段,分析“爬”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思路,又可以让学生能正确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提高授课速度,提高课堂效率。
三、搭建知识平台,提供对话素材
统编版语文教材选文广泛,各类文体都有涉及。在学习一些说明文的时候,文中的专有名词、概念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距离感、陌生感,这就需要我们把“间接认知”通过多媒体转化为“直接认知”,搭建好利用多媒体的知识平台,为学生提供可以对话的素材。
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时,课文旁边的小泡泡提出:“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但学生基本没有见过蝙蝠,即使见过蝙蝠,“超声波”也是孩子所听不到的。显然,光靠接触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用多媒体教学,把蝙蝠通过嘴巴发射超声波,耳朵接收超声波的过程在大屏幕上显现,教师结合图片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就觉得不是那么抽象了。而对“蝙蝠与雷达的联系”的描述,仅凭书上的静态文字记叙也不好理解,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动态性的画面把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发射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无线电波反射在荧光屏上”的演变步骤进行说明,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未来社会需要既有世界视野又有人文情怀的现代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机嵌入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资源,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教学材料的选择,让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文本进行对话,让语文教学中的各类语文要素真正得以落实,使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得以发展。